土地里“抱”出金娃娃
太仓市海丰农场专业合作社有位90后,名叫潘鋆皓。2016年,他刚从江苏农林职业学院毕业,便回到家乡,立志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他要用学到的知识,服务万丰村的新农村建设、服务万丰村的老百姓。经过四年的打拼努力,2020年,万丰村全村机耕机械化率达95%,实现小麦亩产超800斤;水稻亩产超1200斤。小麦、水稻烘干6049.86吨,烘干收入82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803万元,较去年增长6.9%。潘鋆皓先后被评为“太仓市优秀农业委培生”“十五佳新型职业农民””苏州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一、数字融合农场,构建特色场景
万丰村原来100多人种100多亩地,种地靠的是人海战术,现在潘鋆皓创办的万丰村海丰农场, 4000多亩田地,6个人管理得井井有条,年年丰收,靠的是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现代化。在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的浪潮中,潘鋆皓怀揣着育秧、插秧、植保、机耕等6本证书,回到家乡太仓市城厢镇万丰村一展身手。他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业实践中去,建立农场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他们把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大田管理、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收割、烘干等常规工作过程,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个云数据处理中心,把生产者、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连接起来。在成熟的农产品上贴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查询到农产品的育苗、管理、收获、包装等一系列视频,全面了解产品信息,从而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如消费者最担心的水稻喷洒农药问题,视频会把无毒农药的品牌、说明、剂量配比、喷洒场景全部展示。智慧农业、数字交易特色场景,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收益。
二、放大品牌效应,发展生态农业
“新毛芋艿”曾蜚声江浙一带,已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作为万丰村的特色产品,潘鋆皓用心传承。他组织农场员工挨家挨户收购“新毛芋艿”种子,保管好、储藏好,按季节种植。在他的带领下,农场种植“新毛芋艿”、保持了纯真,上级认证部门续检均顺利通过。近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潘鋆皓还积极致力于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其中“牛踏扁毛豆”“毛板青蚕豆”和“新毛芋艿”均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潘鋆皓对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有机稻谷情有独钟,种植的36亩有机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肥料是自制的草木灰、粪便等发酵物;水稻病虫害通过放养“赤眼蜂”巡飞扑灭害虫;稻田的杂草人工清除,稻田里的害虫,则通过所养的鸭子进入啄吃。2017年,“稻鸭共生大米”获得有机种植认证。潘鋆皓用绿色生态农业优质产品的引领,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农场的生态之路。今年12月,“万丰生态米”有机大米获得了“太仓市好味稻”大米品鉴评选活动金奖;苏州市大米品鉴评比获得匠心奖。
三、理论结合实践,提高生产效率
26岁的潘鋆皓虚心好学,农业实践中碰到书本上没有的,则向有经验的老农技员请教。如水稻育秧,灌溉水的高度难以把握,水少了,秧苗发育不好;水多了深了,秧苗向上拔长,插秧时容易倒伏。在老农技员经验指导下, 潘鋆皓很快掌握了水稻育秧的相关技术。秧苗茁壮且根系发达,机播插秧成活率达100%。
潘鋆皓管理的海丰农场种植的“稻鸭共生大米”获得有机种植认证后,为了保障收获的有机稻谷按照有机加工标准加工,对农场碾米车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农场碾米加工标准从sc的标准提升到了有机标准。2017年,农场碾米车间获得了南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加工认证。2019年3月,获得了中国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在有机加工认证同时,为了规范日产管理,海丰农场制订了《碾米车间管理制度》,确保了碾米车间生产环节安全有序,确保了有机米的质量。(顾进良 王其南)
编辑 滕桂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