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事迹 文章详情

爱心使者的快乐人生

发布时间:2021-03-24 浏览:2876
分享

总有人问兴化市边城学校李智深夫妇热心助人图个啥?夫妇俩也总是笑着作答:“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既快乐了自己,也充实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需要我们,更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邂逅“遗孤”收养成儿子

2009年9月的一个傍晚,李智深夫妇散步经过文正学校,见附近路边围了一群人,凑上前去,发现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小男孩搂着一个包裹蹲在水泥地上,打开小孩的包裹,装着的竟然是小学六年级课本。李老师反复打量着小孩,然后拨打了110。经过了解,小孩是兴化市陈堡镇的一村民户抱养的,已被遗弃流浪数日,当得知小孩无家可归的窘境时,夫妇二人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当即向110出示身份后,决定将该小孩暂时领回家过上一宿,给他洗个澡,换件衣服,待第二天再找相关部门给小孩作个安排。夫妇二人的想法得到110民警的同意,小陈被他俩带回了家中。次日,夫妇二人联系了兴化市关工委、公安局等部门,几经周折先去了陈堡镇小陈的养父母家,见到了养父母,怎么说养父母就是拒绝接受。后来又去民政局,看能否将其安排至泰州孤儿院,因为年岁偏大的问题未能如愿。转眼几周过去了,小陈说什么也不愿离开,就这样小陈跟李智深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晃,11年过去了,夫妇二人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小陈无微不至的关怀,小陈也很争气,学习非常刻苦,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公费高中,现已在扬州大学读大三。小陈也曾多次表示一辈子忘不了“爸妈”养育之恩。

跟踪“困境儿童”扶助进“笼子”

2016年深秋的一个中午,“爱心使者”李智深老师夫妇家门口守候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妇女,素不相识的她边说边出示报纸:“我慕名而来,经多方打听才找到你们”,接着便自我讲述了她家的不幸遭遇,二等肢体残疾,丈夫两年前意外身亡,留下9岁的儿子与她作伴。母子二人靠微薄的一年几千元残疾补助金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母亲的日常生活难以自理,9岁的儿子烧饭用小砖块垫脚。第二天,李老师夫妇俩就去市民政局详细咨询救助这家人实际困难的途径,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他们,根据她们的情况,孩子可以申报“困境儿童”救助进“笼子”,并详细说明了办理申报手续的流程。夫妇二人立即帮她们起草申请及家庭有关证明材料,往返在村委会、临城民政办、市(街道)关工委之间,顺利办完申报手续,报送给了兴化市民政局,小新冬现已享受“困境儿童”救济补助,母子俩生活有了着落。

走访“孝心天使”施舍关爱情

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早晨,一位老年妇女手挽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敲开了李智深老师的家门,祖孙俩是慕名而来救助的。老年妇女的儿子小海,是兴化市西郊镇孙张村七组人,今年29岁,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在苏州医院住院治疗,已经花掉60多万元的医药费。亲戚朋友借遍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现在9岁的小孙女跟儿子已配型成功,但后期的医药费还需要很多,在一旁的小孙女不停地抽泣着。夫妇二人当即安慰她们,并表示一定会帮助她们,李老师当即与进行视频聊天,视频中可见小逸凡的爸爸身体极度虚弱。李老师问小逸凡:“爸爸患的是什么病?”“是白血病。”“奶奶说爸爸与你血型相匹配是什么意思?”,“我懂,就是将我的骨髓抽给爸爸。”“怕不怕?” “只要能救爸爸,什么都不怕!”小逸凡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夫妇二人,他们随即去了逸凡家中。经过反复酝酿,决定通过媒体呼吁,争取社会上更多好心人的帮助。夫妇二人指导小逸凡向兴化电视台写了一封求助信,来信引起电视台的领导重视,电视台迅速组织了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兴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小逸凡加油,帮助这个家庭早日走出困境。

截至去年底已捐款七万六千元,小逸凡“我要用我的骨髓救爸爸”举动,被社会各界誉为“坚强的小女孩”“孝心天使”。祖孙俩逢人便说“李老师夫妇的大恩一世也忘不了。”(兴化市关工委办公室许湘山)

编辑 齐超

8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