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事迹 文章详情

用奉献书写退伍老兵的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22-08-01 浏览:8535
分享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全国人民都在以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一重要的日子。在这重要时刻,江苏少年网记者将目光对准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已经退伍,但退伍不褪色、离休不离岗,仍然用自己的从军经历关心教育着祖国下一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退伍老兵。

“我要用我的从军经历教育关心好祖国下一代”

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记者见到了宋忠益、胡恒隆两位老人,他们都是1931年生人,已年逾九旬,但身骨很硬朗、精神矍铄。听到记者想听听他们的从军经历,立马来了兴致,滔滔不绝了起来。

宋忠益是山东荣成人,1947年3月入伍,是一名话务员。入伍后不久,他就被抽调到华东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了华东军区通信局电台区队。“我们总共有100多人,主要保障华东军区前指的作战通信指挥,位于鲁中南地区。”他回忆道。

1949年初,渡江前指要抽调6部电台、20多名话务员,组建一支通信保障队伍,宋忠益成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这支队伍随后到了安徽肥东地区。”就这样,宋忠益跟随部队在肥东地区战斗了十余天,一直到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

为提高发报质量,宋忠益常常拿着一个振荡器练习指法。“这个振荡器是军区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由一个小喇叭连接一个变压器组成。”宋老说道。

“那是1949年4月23日晚,我们带着电台和其他设备,分乘数辆大卡车,赶往南京浦口。”进入南京市区,宋忠益便跟随部队进入了“总统府”。百万雄师胜利渡过大江之后,宋忠益所在的通信队接到命令,跟随军区首长前往南京。

“进入‘总统府’后,我们立即架设电台,与正向各个方向挺进的人民解放军机关取得了沟通联系,当时许多重要的电报都是我们发出去的!”说到这里,这位亲历者倍感自豪。

离休后,宋忠益仍不忘用这段红色经历教育关心下一代,在他离休所的住处里,时不时就会有很多孩子围坐在他身边,听他讲渡江战役的故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宋忠益还应邀在南京的地标建筑——南京眼,和数名青少年共同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以表达一位老兵对党的深厚感情。

“我们的娃娃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历史”

相比宋忠益老人,最让胡恒隆难以忘怀的经历是远赴朝鲜战场的那8年。1949年,第四野战军渡过长江解放武汉的那个早晨,正在当学徒的胡恒隆至今都还记得,大清早一打开店门,就看到许多解放军整齐地睡在街头,这一幕也让他有了参军的念头。

因为学过一点驾驶技术,胡恒隆很快就作为技术人员分配去四野后勤部汽车一团七连,开着卡车随大军南下一路打到桂林。1950年7月,胡恒隆所在部队奉令调回东北,在新民、临江等地休整后,于1950年11月入朝。

为适应朝鲜多山环境和恶劣的交通状况,志愿军将车辆换成了载重2.5吨的“小嘎斯”(即嘎斯51卡车)。

和在国内作战截然不同,朝鲜战场难分前后方。“天上点灯就是使用照明弹、地下撒钉,扎汽车轮胎,美军全面封锁我们的后方补给。”胡恒隆回忆道,即使1951年1月志愿军空军参战后,空中优势仍在敌人一方。对汽车兵来说,白天几乎不能开车,夜间开车也不能开大灯,只能开防空灯。

但胡恒隆和战友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对抗空中绞杀,与兄弟部队一道,逐渐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前方急需粮弹,上级就派出了杨从芳、石元启、宋成义、施勇、刘福义5位“万里号”红旗驾驶员执行这次紧急运输任务。所谓“万里”,指的是行车一万公里安全无事故。获得“万里号”红旗,不仅驾驶技术过硬,还要靠胆识与机智边驾驶边战斗。

在那段艰难岁月里,乐观成为胡恒隆的精神支撑。“打起仗来没时间想念家人,只想着完成好上级布置的每一个任务,能活着回去都是非常幸运的。在上甘岭战役前,我们备战压力非常大,任务安排很紧密,我就预感这次战役不一般,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妈妈,信里说,‘妈妈,如果两个月之后你收不到我的信,说明恒隆已经不在了。’”

终于,胡恒隆和战友们见证了战争的胜利。“听到停战消息的时候,我还在跑运输,欢欣鼓舞,太高兴了,跳起来了,3年多的战争,确确实实像毛主席说的‘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它们占据了空中优势,装备高度机械化,我们没办法比。他们打的是武器,我们打的是人气,是战斗精神!”

战争结束了,千疮百孔的朝鲜百废待兴。胡恒隆随着部队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五年。“1953年7月27日停战后,志愿军分批回国,我们是最晚一批,1958年才回国的。打完仗,我们留在了朝鲜帮助他们搞建设,把我们祖国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朝鲜,帮助他们盖房子。”

如今,胡老每天都会坚持上网看军事新闻。离休以来,他也不忘利用各种场合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的娃娃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历史,这样才能从小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胡老语重心长地说道。

“奉献社会才是值得倡导的时代精神”

马一尘,扬州市江都区人,1983年底,17岁的他应征入伍,1985年5月,他和战友们奉命奔赴南疆前线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6年10月,这位经历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军人光荣退伍。

退伍后,当他得知,在城乡企业改制的大潮中,先后有9位战友失业下岗的消息后,便提议和组织10多个江都籍战友率先发起成立了“原六十七军84年江都籍战友联谊会”及“战友大病互助基金”,先后培训并安排了9位战友、接纳了5名军嫂进行再就业,受到社会和党组织的好评,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战友中如果哪家孩子因家庭困难影响了学业,马一尘总是像亲兄弟一样较真:“孩子必须上学,费用我付!再苦不能苦孩子。”战友有困难,他就从“战友大病互助基金”中拿出钱安排救助。对社会上特困家庭的孩子,他也同样倾情付出。吴堡小学的学生晓雪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马一尘得知后,主动承担了她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的所有学杂费;吴桥镇的老李儿子去世,媳妇出走,祖孙俩相依为命,马一尘已连续10多年给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送钱、送物,并资助小孩读书。“虽然我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在困难群体身上花去了多少钱,但我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我没有辜负党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我没有辜负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我认为,奉献社会才是值得倡导的时代精神!” 马一尘真诚地说道。

除此之外,马一尘还是区关工委的“特聘宣讲员”,2019年3月,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传承爱国精神,争做‘三有’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他面向仙城中学师生回答作为追梦人、作为党员在新时代工作中打算怎么做时,感慨地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们的党要求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于献身,保家卫国;在和平建设的新时期,我们的党要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争当表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认为这应当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我是一粒微尘,也尽一份绵力。”

“要以文化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濮卫国,出生于1951年。1969年入伍,在部队当卫生员,其间,多次荣获嘉奖、“五好战士”等称号。他秉持着“宁可在自己身上扎千针,不在病号身上错扎一针”的宗旨,刻苦学医,提升技能。由于表现突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当时在全师卫生战线仅此一名,是极其不易和可贵的。

1976年5月,濮卫国退役回乡。不管是工作的变动和职务的升迁,他都一如既往地坚守“博爱至善”的情怀,秉承初心,赓续使命,那一摞摞、一叠叠的荣誉证书,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和奉献。

退伍以来,濮卫国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里深耕,博爱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担任文化站长的18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积极参与街道关工委工作,用文化艺术来滋养“育苗”。

早在任文化站长之时,濮卫国就创办了省内第一个乡镇少儿阅读室。每年暑假,文化站为中小学生送上免费借书卡,组织读书心得征文评比奖励活动,借书的小读者们每年都有2000余人次。文化站坚持每年免费开办青少年暑假书画、音舞培训班,累计培训少年儿童3000余人次。

到街道关工委工作后,濮卫国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对校外辅导站建设和青少年活动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设想,每次街道社区关工委组织活动时,他总是克服困难协调安排,不漏细节,提前到达活动场所,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濮卫国爱好摄影,有着丰富的摄影艺术造诣。每当寒暑假,他都积极配合街道关工委,在“雪浪书院”、社区学校等免费组织开办青少年书画、摄影等培训活动,并亲自担任摄影辅导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技能,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孩子们收获颇丰,放飞了艺术梦想。

文化润泽童心大爱无声,濮卫国无私奉献,倾情倾力,描绘出了一幅绚丽的人生美景。他多次被评为市、区关工委工作先进个人,还获得滨湖区关工委工作突出贡献奖。

“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赵建国是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幸福村人,1978年3月参军,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期间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于1983年退伍。

他退伍后先后被安排到镇办渔场任场长、水产站站长等单位工作。由于事业单位改革,他服从上级号召,第一个报名离岗创业,1958年12月出生的他如今退休了,还在自己创办的公司经营着,并担任洪泽区人大代表、区工商联执委、岔河镇商会副会长、岔河镇民营企业关工委主任等职务。2002年12月创办江苏国瑞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以“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共同发展”为核心,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网络”的联结机制,以研发、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年可直接带动农民8260户,专业大户39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个,农民经纪人176人,共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420人,年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800元。他退伍不褪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伍老兵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近年来,赵建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始终以一颗感恩且坚定的心,投入到全国脱贫攻坚大行动当中,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我是一名农民企业家,更是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的成功得益于党的大好政策和党委政府的扶持,更离不开家乡父老的支持,所以我有责任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赵建国说。

作为区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关工委主任,赵建国充分利用每一次走访的机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关爱弱势群体,践行人大代表和关工委主任的责任与担当。2019年初,赵建国在一次人大代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岔河镇江淮居委会周家两兄妹父母因病去世,两个孩子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家中的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奶奶身体不好没有办法出去打零工,家庭负担很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建国将这件事牢牢记在了心里。不久后,赵建国在区人大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主动上门进行慰问,他鼓励两个孩子要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好好做人,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承诺,自己将会把两个孩子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资助两个孩子上学,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完成学业。三年来,赵建国再忙也会坚持给老奶奶打电话了解家里的生活情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经常带着慰问品去看望老人家,减轻老人家的家庭负担。

多年来,赵建国先后资助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和边远贫困地区的1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并资助8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在捐资助学路上坚持了10多年,多次被市、区、镇关工委评为献爱心捐资助学先进个人。(记者 齐超 通讯员 吕剑锋 张幸福 董琴芬 李文俊)

编辑 齐超




1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