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经验交流 文章详情

校外教育辅导站提质增效之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09 浏览:3634
分享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广大“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从2002年创办至今,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处在新时代,面对“双减”新形势,如何继续发挥好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带着这一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我们由关工委负责人带队,分成3个小组,深入全市13个区镇(街道),25个村、社区,通过座谈会、个别交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了解实际情况,先后听取党组织负责人,区镇、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常务副站长,辅导员,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学校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现状有了比较客观的研判,对明晰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提质增效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具体分为两个部分。

一、问题与不足

校外教育辅导站自创办以来,一直持之以恒地发挥积极作用,在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帮助和教育青少年成长成才等方面卓有成效,功不可没。这里不一一赘述。目前,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校外教育辅导站面临的问题与不足,直接影响到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常态化运行和健康发展。突出表现为“三缺”。

    1、师资缺乏。一些校外教育辅导站缺乏“领头羊”,缺乏具有真才实学的辅导员。比如东部地区某村,有三个退休教师,其中有两个随子女进城照应家庭,另外一个口碑不好。没有退休的机关干部,剩下的只有退休的村组干部,工作不熟悉,对青少年学生没有吸引力。初步分析,师资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没有自主时间。一些老干部、老教师,拿了退休证,就意味着拿到照应孙子孙女的上岗证,子女到哪儿就随迁到哪儿,自己做不了主,没有时间自由。二是健康因素。身患疾病,或是腿脚不方便;或是家里老人,或是老伴患病,需要人照料陪伴,无暇顾及这项工作。三是缺乏应有的工作能力。有些退休老人,在岗时就不具备工作能力,何况从事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应具备的演讲、组织、辅导等诸方面能力,都很欠缺,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四是没有工作热忱。有的退休人员,退休后就直接从事第二职业,或是在企业打工,或是自主创业。有的嫌待遇低,没有奉献意识,没有关爱情怀,没有投入的积极性。

 2、生源缺少。由于区域人口分布以及学校布局的差异性带来了校外教育辅导站生源的不均衡性。多的,比如农民安置小区达到几十人,甚至近百人;少的,只有十多人,甚至出现个位数。这里有三大因素:一是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不想“输在起跑线”的家长,把小孩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即使在“双减”形势下,校外培训的温度依然降不下来。二是迁居城镇,争取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具备经济实力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纷纷到城区购房,让小孩到城里上学,提前过上城市生活。左右邻舍,相互比照,形成“迁居群效应”。客观上造成生源“严重流失”。三是辅导站缺乏吸引力;辅导员没有特长,没有享誉本地的工作品牌,没有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和项目,板板正正,没有生气和活力,自然就没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学生和家长也就没有参加辅导站活动的欲望和自觉。

3、领导力量缺位。随着中办国办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高度重视,认识升华,站位很高。但在工作具体落实过程中,有些地方又显得缺位,不能很好地落实落细。区镇、村(社区)是党和政府的最基层组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进村、进社区,落实到基层。基层工作确实面广量大。由于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一些区镇、村的关工委工作口头表态的多,具体落实的少。有些区镇、村人员经费和活动经费难以保障。有个别区镇和街道,去年的“以奖代补”经费,至今还未落实到位。这些工作的“缺位”也影响到辅导员和“五老”的积极性。

二、对策与措施

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提质增效,就是要充分发挥“五老”在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优势作用,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1、以习近平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批示和“两办”文件精神为遵循,进一步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和批示精神,学习和贯彻“两办”文件精神,从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立足校外教育辅导站,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2、“双管齐下”,切实加强“五老”队伍建设。

提升校外教育辅导站,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建立健全“五老”队伍补充和退出机制。核心就是要“优胜劣汰”。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把有情怀,有能力,有特长的退休人员发掘推荐到“五老”队伍中来,尽己所能,各展其长,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少年。二是加强职能培训。关心下一代工作涉及面广,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知识面要宽。一个优秀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从应知应会入手,逐级培训,不断进步,使其逐步成长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学会心理沟通和心理疏导的基本技能,更好、更有效地服务青少年。

3、突出“三性”,把握校外辅导教育的着力点。

首先是思想性。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组织“五老”深入青少年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讲出来,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进一步增强爱党报国情怀。其次是针对性。要根据青少年心理和身体生长特点和规律,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要创新活动形式,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在“三走进、三寻访”中,对英模人物的崇高境界和优秀事迹有了直观的体验与身临其境的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省市关工委组织的“主题教育赛事”活动,在参赛过程中,明目标,悟思想,直抒“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类户外劳动体验课,在集体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与美好,体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第三是生动性。开展读书、征文、演讲、展演、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瞻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馆等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外辅导教育活动中,引导青少年从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4、齐心协力“四重奏”,谱写校外辅导教育新篇章。

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提质争效,关键要在“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九字方针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要“多元化”,不断壮大辅导员队伍。关心下一代工作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个汇聚人才的广阔平台,吸引和鼓励更多的能人志士投入其中,更好地关爱和服务广大青少年。要“不拘一格”,拓宽视野,广开渠道,把那些有情怀、有能力的有识之士,举荐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企业家、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行业翘楚定期到辅导站与青少年分享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为他们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提供榜样和参照。二是要“多样化”,灵活生源组合方式。针对生源分布不均衡或存在递减倾向的实际,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开展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独立办班与联合办班相结合,集中辅导与外出参观寻访相结合。通过扣人心弦的宣讲、上下互动的精彩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辅导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要“精品化”,扩大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影响力。要结合实际,发掘资源,创新品牌。要倡导“一站一品”模式。像海安的《阅读中国红》、《扬帆少年军旅》、《水乡劳动进行曲》等都是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特色品牌,都曾荣获省关工委表彰。形成关工特色品牌,不仅能反映关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能带动和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面发展。四是要“团队化”,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进能力。党委政府都有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部门和单位,要主动与之合作。借力、合力,汇聚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力量。要与共青团、妇联、文明办等部门紧密合作,既各司其职,又共同发力,形成团队效应,共同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海安市关工委王寿强)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