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与时俱进 常态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3006
分享

如东县关工委积极参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调研总结,把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情,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全县中小学生心理水平明显提高,心理危机大幅下降。

一、通过制度管理,建立常态化机制。县关工委主动与教体局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全年不少于两次会商中小学生“心育”工作,确定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制度化安排、常态化推进。具体做法包括:年初制订工作要点和实施细则,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全会议、教研培训、调查摸排、结对帮扶等制度,既体现常态化,又有开拓创新举措。

二、完善组织机构,加强沟通协调。各镇(区、街道)、县管学校建立以关工委、公检法司、团委、妇联、教育联络组、社区教育中心等组成的指导小组,指导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崇德少年法学苑,“校站结合”、形成合力,开展心理健康宣讲,开展师资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三、加强常态摸排,构建帮扶机制。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和学校紧密联系,站校结合,关注特殊学生动态,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观察、个别谈话、多方反馈等渠道,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状况,梳理问题,精准识别,提供针对性帮助。对新发现的问题心理学生建好心理档案,“一生一档案”,一个不漏,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方法,将心理问题引发的风险降至最低。

四、推进家校社共育,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

1.建立共育机制,做好危机干预。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随时观察学生状态,畅通心理危机反馈渠道,并组织“五老”配合家庭、学校、社会一对一疏导,增强针对性、预防性、矫正性。关工委和学校做好家访工作,常年不断,持续跟踪,严防出现自伤自杀行为。

2.办好家长学校,落实家校社共育。关工委积极协调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建立了一百多个家长学校。各学校和村(居、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月至少举办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县关工委同县理健康协会根据优秀案例制作微视频发给各地宣讲。各(区、街道)关工委与县教体局配合,利用校外教育辅导站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制作优秀家庭教育微视频,组织家长和学生观看,利用宣传窗、黑板报、心理信箱等营造心育工作的氛围。对重点学生通过家访掌握动态,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知识,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具体方法。

3.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协调机制。县关工委与县文明办、教体局、团委、妇联、公检法司、卫健委、民政局等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提高了对特殊学生的帮扶教育实效。

4.联合专业机构,形成合力。县关工委加强学校、关工委校外辅导总站与心理科研、辅导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合作;聘请心理专业人员、临床医生为特殊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中小学生开展干预、服务及医疗帮助;充分融合医校站心理服务专业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建立宣讲团队,发挥引领作用。县关工委积极组织镇(区、街道)关工委建立以“五老”骨干、心理咨询师、学校在职教师、志愿者等组成的宣讲团队。镇(区、街道)关工委按统一的活动安排,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崇德少年法学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实现阵地宣讲、学生参与、家长参与全覆盖。

六、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

县关工委联合教体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制订培训计划,“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对暂无条件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组织县心理协会培训兼职教师;由县教体局组织培训平台,培养一批够专业、学术、会理论、能实操的高素质心理教育人才。县关工委组织将集中培训和下沉基层培训相结合,加强对基层“五老”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七、坚持创新举措,做好校站结合。

县关工委把校站结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各镇(区、街道)关工委、县属学校建立了“心育”工作领导组(工作团队),形成了“三位一体”,即由镇(区、街道)、村(社区)分管领导和关工委等组成的领导小组。专业心理咨询师、学校“心育”工作教师和具有一定心理辅导能力的“五老”及社会志愿者组成宣讲队,深入学校、班级、校外教育辅导站。学校和校外辅导站以及家长共同商定需要帮扶的学生,安排专人帮扶疏导、跟踪到底,有效化解重点对象的心理危机倾向,避免心理危机突发事件。

目前如东全县中小学校都已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县关工委要求逐步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建立心理咨询室,并组织“五老”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到站指导,充分利用这个“心灵驿站”满足有特殊需求学生。(如东县关工委)

编辑:喻洁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