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城南派出所:发挥三项功能打造“关爱之家”
近年来,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关工站在海安市关工委和南通市公安局关工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工委会议精神,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大局,以建立“五好”关爱工作站为目标,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22年11月,被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南通市公安局评为“南通市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先进集体”。
发挥组织功能,加强机制建设,凝聚“新共识”
一是建立工作专班。派出所深入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关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由所长王建军任站长、退休民警李仁伯任副站长、退休老干部和社区民警为成员的“关爱之家”工作站,划分爱心护学、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结对帮教4个工作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工作。“关爱之家”工作站先后加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协会、人民调解员协会、企业法治工作协会等社会组织,对17个社区及18所学校、8个网吧范围内的关爱工作协同指导、共同参与。
二是完善软件硬件设施。派出所悉心探索、延伸触角,为青少年搭建“暖心房”,建立24小时不打烊的“关爱之家”工作站,与检察院共同打造具备询问、心理疏导、身体检查、证据提取、司法救助五大功能的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中心。充分发挥前沿阵地作用,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用心用情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三是理顺工作机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建立联席会商、活动组织、表彰奖励等工作机制,定期对工作推进、队伍运行质效、工作效果等分析总结,对涉及未成年人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事件定期会商、跟踪处置。同时,结合派出所改革创新工作,制订工作站法治宣传、平台维护、走访谈心、帮扶转化、评议反馈、重点工作、登记排摸、巡查纠违等工作台账,规范相关工作流程,配套制订《关爱工作站工作人员管理考核细则》《关爱工作站工作人员保密制度》《关爱工作站工作人员学习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在规范的轨道上稳步开展。
聚焦老干部动能,提升工作责任,彰显“新作为”
一是警校结对共筑防线。派出所在实践中寻找结合点,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在关爱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依托“警、校”联动机制和所领导(退休民警)兼任法治副校长载体,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保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积极推动关爱工作和基层警务工作互相融合促进。同时,依托当前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契机,改善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局面,充分发挥老干部、专职网格员、社区干部、治安志愿者情况熟悉、人员明晰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堵塞日常工作的漏洞,积极将关爱工作融入网格化治理。
二是常态长效法治帮教。副站长李仁伯虽然已经退休,却有高度的责任心,他和本所退休的几名老同志主动对接街道关工委、司法所、社区等相关单位,通过“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涉毒涉赌、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等方面法治宣传80余次,引导青少年知法守法,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拓展途径,网上网下双线推动关爱帮扶活动向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李仁伯退休之后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辖区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和行为特点,在城南派出所田庄社区挂牌成立四点半少年警苑,民警、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看望自闭症儿童、市福利院脑瘫孤儿。寒暑假组织部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警营,开展学习、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协助学校带领青少年参观派出所、警务站的综合指挥室、能量工作站、警用装备库,了解警营一日工作,接受党史教育,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关工站还组织青少年代表开展社会实践,到所站首接室和调解室参与民警首接接处警、调解民事纠纷,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适应能力。
提升社会效能,坚持打造品牌,关注“新需求”
一是净化文化环境。城南派出所关工站每月对辖区18家学校开展至少1次校园安全检查及周边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校园隐患;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排查100余家,对不合规定的机构下发整改通知书,与教育局联合执法关停;加大对网吧(8家)、歌舞洗浴娱乐场所(24家)的日常监管力度,关停歌舞场所1家。
二是创新“护学联盟”。积极发挥所内“青少年维权岗”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作用,依托“片警小花”微博为青少年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依托警务室等建设“四点半学校”;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重点青少年群体的“三进”活动,为重点关注青少年提供爱心扶助、法律援助等。
三是开展“护蕾”行动。建立健全涉嫌违法犯罪青少年基础台账,及时了解本辖区未成年违法犯罪嫌疑人、28周岁以下青少年违法犯罪嫌疑人和在校生违法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梳理列管的重点青少年,并制订管教帮控一人一档,每两个月见面或者电话联系。对被本所处罚过的青少年,城南派出所在工作过程中要求相关办案民警及时掌握了解青少年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针对性实施思想关怀、文化教育、法治宣传、亲情帮教、社会规劝等教育感化措施,促使青少年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促使其自我反省、自我改造,正常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万宸)
编辑:喻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