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做法及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的建议
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两个负担”重,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负担重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双减”意见颁布后,我省落实情况如何,家长和学生是否满意呢?我们调研了南京建邺区部分中小学。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南京建邺区坚持把“德育为先”摆在首要位置,把“身心健康”列入刚性要求,把“审美素养”融入成长基因,扎扎实实抓好“双减”工作,推动学校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建邺区推进“双减”工作的主要做法
实践中,建邺区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推进“双减”工作的根本举措,不断探索“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教学育人之路。
1.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双减”工作机制。按照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建邺区委、区政府先后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建邺区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风险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了“双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筹措一千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创建了一批“双减”社会实践基地,健全了以“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和属地管理为原则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机制,开展“监管护苗”等寒暑假治理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专项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全区“双减”工作。
2. 强化联合巡查,推进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建邺区将校外培训治理纳入街道(园区)综合治理体系,强化了对隐形变异违规学科培训机构的治理。同时,还在区教育局设立了“双减”举报电话,畅通了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监督“双减”工作的渠道,并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处理举报内容,确保对违规学科培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仅2022年全区就开展了104次现场联合巡查行动,依法依规查处10家违规从事学科培训的教学场所。
3. 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区各学校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开展“课堂教案设计基本功比赛”等活动。同时,通过线上观摩教学示范课,线下交流点评的方法着力打造优质教师团队,目前,全区各学校的“优课教师”已占学科教师的98.7%。在此基础上,全区坚持以提升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主导,着力创新教学方式,推出了课堂“小先生”教学法,培养学生做课堂答疑、展示、提问、宣讲的“小先生”,推动课堂教学由“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浸入”的转变,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4. 丰富课余活动,探索综合育人新路径。
“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全区各学校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坚持把“双减”富余出的时间用于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全区各学校利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把“双减”富余出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各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艺术、体育、劳动、阅读、科普等选修课,莫愁湖小学的“京韵”艺术课程、新城南校的冰雪运动课、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的口琴社团等都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三是把“双减”富余出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全区各学校通过开展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把“双减”富余出的时间用于推进亲情共建活动。全区各学校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广泛开展亲情共建活动,组织家长陪同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磨砺奋斗精神,努力让亲情共建成为孩子感恩亲情、孝敬父母、健康成长的人生大课堂。
二、建邺区“双减”取得的主要成效
1. 学生学业负担明显减轻。今年5月初,建邺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截至5月22日,共收到有效样本学生家长39259份,专任教师(含校长)3841份。调查数据显示,87.81%以上的家长认为,与“双减”前相比,学校布置的书面作业数量明显减少;82.84%的家长认为孩子作业基本能够在学校完成,且因作业量减少,孩子的睡眠时间较“双减”政策实施前增加了1小时左右;97%的学生家长总体上对“双减”工作是满意的。
2. 全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两年来,建邺区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全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2021、2022年,建邺区连续两年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中位居全省前列,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位列南京第一名,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中被评为第一名,同时还被评为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四点半课堂”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今年7月12日,《人民日报》以摄影图片新闻形式专门报道了建邺区10所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推进“五育并举”的相关情况。
3. 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初见成效。通过两年多坚持不懈地努力,全区学科类培训机构缩减率达到96%、“营转非”完成率达到100%。2022年建邺区在全省率先创建了10个“双减”社会实践基地,同年,全区7所中小学校入围省“双减”工作重点实验项目学校,建邺区还在全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评比中获得全市第一名。
在看到建邺区“双减”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感到建邺区“双减”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各类隐形变异的违规学科培训还未根除。当前,校外培训治理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各种“线下转线上”“住家家教”等隐形变异的违规学科培训现象还不时冒出,干扰学校“双减”工作的推进。
二是教师负担过重。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长,高负荷工作状态使得部分教师身体健康指标出现了问题,也有部分老师因学校工作量增大而减少了对家庭的照顾。
三是社会优质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准入机制不健全。目前校内资源已无法满足课后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求,需要社会优质资源的支持,但优质公益化社会资源“僧多粥少”,难以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
三、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的几点建议
“双减”政策的实施,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但是,由于“双减”政策实施不久,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是一个新挑战、新课题,迫切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发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切实加大对“双减”政策的宣传,增强社会共识。“双减”工作并不只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和落实。因此,要进一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有关“双减”工作的意见,尤其要通过签订教师承诺书、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与教师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推动“双减”工作不断深化。
2. 切实推进依法治理,形成“网格化治理”的新格局。近日,教育部颁发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提出了对校外培训机构行政处罚的总体要求。要切实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法治理,强化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的监管与处罚力度,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监管优势,集中开展对各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依法治理,形成群防群治“网格化治理”的新格局,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外部环境。
3. 切实扩大教育资源,满足学校“双减”工作需求。要积极探索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途径,打破“社会有资源,学校有需要,无法进校园”的窘境,解决学校经费、专技师资不足,以及志愿者、优质社会资源“进校难”的问题,满足家长、学生高质量、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新建及改扩建学校、优化现有学区等多种措施,扩大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育均衡。
4.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对于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至关重要。因此,要着力强化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激发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同时,要立足“双减”工作实际,采取名师指导、集中培训、个人研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实现“减负提质”提供师资力量保障。
5. 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建立教师身心健康关怀机制。在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中,要切实关注教师工作压力和身心健康,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学校要正确处理课后服务与教学研究之间的冲突,把教师参与课后教学辅导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奖励表彰的重要依据,并向“双减”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激励广大教师在“双减”改革实践中贡献智慧,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徐昕,刘卫华,陆健健,赖婵丹)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