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发力 推动校外辅导站工作提档升级
淮安市淮安区山阳街道关工委在区关工委的帮助指导下,认真总结近几年校外辅导站的经验与不足,围绕让留守儿童和外来农民工子女开心、让上级组织放心、让基层群众满意这一目标,上下同心,左右联手,全力推动校外辅导站工作提档升级。
一、顺应期盼,按需布点,建好校外辅导“互联网”
一是建好中心站。围绕“管理更加成熟、作用发挥更好”工作目标,“四管齐下”建好中心站。首先是加强硬件投入,不断完善办站条件。每年投入五千元左右用于中心站购买教学器材,做到有电教室、电脑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活动场所。二是加强功能建设。根据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及外来农民工子女要求和家长们愿望,推广“菜单式”课堂设置,利用现代媒体探索实践辅导内容特色化、项目化与个性化。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选聘一支以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及老干部为主体,大学生志愿者为补充的责任心较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四是发挥中心站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公开课、教材教案交流、辅导员培训班等形式,各辅导点自主选用中心站的辅导教材、优秀教案,红色教材在各辅导点通用,选派优秀辅导员到辅导点授课,让中心站的辅导课程和内容在辅导点上发挥作用,增强中心站的引领和辐射功能。
二是办好辅导点。山阳街道小区多、拆迁村居多、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按照“布局更加合理”要求,应势而为,办好辅导点。一是全力巩固南湾、干沟、大湾、朱黄、席桥中心小学辅导点校站结合成果,在师资力量上再优化,在办学设施上再完善。二是积极发挥村级作用,依托学校资源,与各村联系,动员组织村居增加投入,村校合办辅导点。目前,朱黄、龙王阁、关天培小学、席桥中心小学、干沟小学、张巷小学、大湾小学都采用与所在村共同开办辅导点的模式办班。三是招收学员扩面,以留守儿童为主,兼顾外来农民工子女需求,切实做到“应进俱进”。四是适应城镇化和小区化的需求,在高港小区、龙王阁小区组建新的辅导点,让已拆迁的椿树、高港、刘湾、刘伶、赵徐、童嘴、茶庵、黄土桥、南窑、楚东等村的留守儿童“离校不离教”,让在开发区打工的51名外来农民工子女在就近辅导点接受暑期教育。目前,除中心辅导站外,街道已建村居社区辅导点9个。
三是提升组织力。在巩固和扩大“校站结合”成果上持续发力,加强与教育、妇联、共青团、司法办、综治委等单位的沟通联络。每年召开由镇组织办牵头的联席会议两次以上,专题会商联办共办中心站与辅导点的活动方案、实施路径和工作目标,共同选聘组建以志愿者为主的辅导员队伍,为中心站和辅导点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和物力支持,共同谋划拟定中心站与辅导点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发先进的考核激励机制。针对朱黄、南湾、龙王阁等新建的辅导点教学器材不足现状,街道关工委和相关村居关工委共同谋划,安排村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中心站协调解决,共享共用。
二、与时俱进,多元投入,唱好校外辅导“大合唱”
这些年,街道校外辅导工作活力强、群众口碑好,重要的一条就是不仅师资队伍强,辅导内容也因人而异,受到广大外出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赞颂,办班经费除了政府村居支持外,还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捐助。
一是依托乡贤抓投入。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指导与支持下,山阳街道关工委早在2017年就在动员本地乡贤大户捐资助站上动脑筋。关工委的同志“十下江南”,向在苏州、上海的本地籍乡贤宣传家乡的发展,宣传留守儿童、困境家庭儿童离校不离教的基本路径和实际举措,在沪在苏等地成功人士纷纷捐资助学。在沪本乡籍企业家、驻沪分会会长翟杰带头与徐正治一起,2018年一次性捐助中心辅导站10万元。在他们的引领下,区人大代表、山阳街道朱黄村在沪大户黄远超连续4年向朱黄小学辅导点捐资总额超10万元。
二是利用故旧抓投入。上海量建集团总裁施量健是已故著名骨科专家施喜辉的长子,施老先生早年曾经下放在席桥村,得到席桥村干部群众的关心保护,成了席桥人的“故旧”。他临终前叮嘱已创业成功的长子务必关注席桥、感恩席桥,为席桥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施量健先生铭记父亲遗言,自2010年开始先后捐资160万元为席桥中心小学建设量建幼儿园,年均捐助席桥辅导站3.5万元。
三是干好工作争投入。区消防大队翔宇中队自2021年至2023年,每年向大湾小学辅导站捐助2万元,让小岗、大湾、潘柳三村的留守儿童实现了暑期离校不离教的愿望。区关工委对山阳街道的校外辅导工作非常关心,多次实地指导,王秀珍主任每年都要到站点调研指导,这些年,区关工委每年都在教学器材添置方面给与较多的支持。
三、对标对表,优化机制,绘好校外辅导“背景墙”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支持,适时向党政分管和主要领导汇报市区两级对校外辅导工作的意见。党政领导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关工委及辅导站工作的情况汇报,专题研究一次辅导站工作。从去年起,明确党工委负责党务群团和社团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关工委党组织书记,直接领导和指导关工委及辅导站的工作,亲自谋划辅导点布局与人员优化、课程设置,亲自督导辅导站运行状况。亲自参与典型宣传和培育工作,帮助完善辅导站工作制度。为保证校外辅导中心站和各辅导点的正常运行,党工委办事处还在资金上给予辅导站工作支持,已连续6年每年给予3万元经费的拨付,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关爱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为辅导站工作走深走实提供了优良的背景条件。
二是活化典型选树。目前,山阳街道投身辅导站工作的志愿者已有55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在岗与退休教师26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志愿者8人。为保持校外辅导工作行稳致远,街道关工委积极做好典型选树工作。一是选树村居党员干部典型,刘凤娥、李寿松等一批村居干部分别被市、区和街道点名表扬。二是选树老党员老干部典型。抗战老兵、原淮安县公安局局长韩福森进站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在区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三是选树志愿者典型。小湾村大学生志愿者卢宇飞每到暑期和寒假都主动要求义务担任辅导站辅导员,到今年暑期已担任4期。退休老教师袁鸿飞在职时就担任街道成人校校长,为中心辅导站的建设操心劳碌,从辅导班学生的选定到教室的安排,从课程设置到安全管理,付出了很多心血。退休后一直自愿担任辅导员,许多进站学习的学生和家长亲自登门致谢,称他为“爱心爸爸”。今年暑假,辅导站组织全体校外辅导员听取了退休小学高级教师袁洪飞与小学特级教师刘瑞清的两堂公开课。实践证明,这些举措不仅普遍提升了辅导员的授课技能与水平,还明显提升了校外辅导的教育成果。
三是强化过程控制。几年来,街道关工委始终恪守“有布置就有检查,有检查就有总结”,在完善与优化考评机制上绵绵用力,运用考核这一指挥棒,推进辅导站工作走深走实。每年开展一次校外辅导站点考核评比,同步开展特色辅导班创建与评选,积极推动校外辅导比学赶超,2024年考核评比的序幕已经拉开,拟在2025年2月下旬总结表彰。
山阳街道校外辅导站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努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校外辅导站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淮安区山阳街道关工委)
编辑:喻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