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敲响锡山创新实践的激昂鼓点

——写在无锡市锡山区《促进全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若干措施》印发之际
发布时间:2025-03-04 浏览:1202
分享

2月24日,无锡市锡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促进全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若干措施》(锡办发〔2025〕5号)(以下简称《措施》),聚焦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推出“培根铸魂”等九大重点工程,构建全链条成长服务体系。据悉,该举措在全省尚属首创,标志着锡山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资源整合条块联动优势叠加

《措施》全文4000余字,核心内容是实施九大工程。这是锡山区关工委牵头酝酿,深入调研形成共识,不断完善提交审议的。

早在去年8月,当高温持续肆虐时,区关工委一班人的“头脑风暴”已呼之欲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新提升?新的实践亟待富有创意的规划图和施工图。闭门造车注定行不通,唯有一头扎入基层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对靶。全区9个镇(街道),锡山区关工委班子成员逐一调研深入座谈,广泛听取基层关工委领导和“五老”代表意见。同时,区关工委还与区委政法委,区教育局、区卫健委等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会商,形成共识,且由上述各部门起草相关条文。区关工委结合调研情况再集成起草,形成征求意见稿,分送区相关领导及13个部门征求意见。在这过程中,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领导高度重视,给予指导;区委分管关工委领导听取起草情况汇报,对抓落实提出了要求;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提出指导意见。

至此,历时7个月,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研讨、征求意见会20多次,经过无数次修改的“集成电路”终于制成。这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升级版“锡山芯片”。2月14日,五届区委第14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措施》,区委书记方力在常委会上对《措施》给予高度肯定,指出《措施》方向很明,定位很准,内容很实,要求各板块、各部门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探索符合锡山实际和青少年成长特点的新模式、新方法,培育和形成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气息的关爱教育工作品牌,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精准定位系统集成求实创新

《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及省、市《实施意见》等相关部门有关行动计划文件精神,针对当前锡山区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及各相关部门和区关工委工作现状,提出了各部门有机衔接、操作上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工作路径。

《措施》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性,注重与区相关部门和区关工委现行工作机制、体系(教育秩序)、工作部署相衔接,注重整合优化相关部门共性内容,补强区青少年需要的、基层资源支撑不足的、区机关在做但不够系统等薄弱环节,统筹协调,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措施》坚持开创性,以创新的思路带动创新的实践,体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开列了一个崭新“目录”:其一,设计相关法条宣讲课程,形成法律专家队伍和法律宣传内容课程“两张清单”;其二,丰富和补充现有思政课教学内容,形成师资和课件“两张清单”(家国情怀、家庭教育指导);其三,搭建线上公益性法律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服务对象为区内各中小学的学生、老师、家长。这份“目录”,吹响了创新的集结号。这些文字的背后,显现了各条线力量更多参与的踊跃场景,显现了更多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波澜壮阔。

多措并举力创特色树立品牌

《措施》既突出工作队伍的系统性,强调协同作战,又注重工作内容的完整性,最大程度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阶段性需求。

——实施培根铸魂工程。注重青少年德育,将德育工作作为贯穿青少年成长全周期的系统化工程。通过师资、课件“两张清单”,为上好精品思政课程提供资源支撑。各镇(街道)不断巩固完善“校站结合”机制,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研学、特色教育活动等,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实施心理健康守护工程。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需求量大且隐私度高等特质,整合区各相关部门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线上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私密、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注重发挥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等现有心理辅导阵地作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扩大线下面对面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实施“归雁锡山”工程。丰富完善“锡山青年才俊库”,收集梳理锡山籍高校青年学子信息,实行动态跟踪联络。搭建互通互联平台,每年给锡山籍在校学生发送关于锡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宣介的一封信,推送实习、就业岗位等方面信息。开展“归雁锡山”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学子开展参观游学、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在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挖掘并提供一定数量实习见习岗位,打造社会实践、就业服务品牌。

——实施“五老”队伍建设工程。鼓励支持“五老”继续在关心下一代的舞台上奋发有为,切实做到对“五老”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待遇上落实,充分调动“五老”积极性、提高“五老”参与度。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加大“五老”队伍培训教育力度,开展“最美五老”巡回宣讲等活动,打造“银发培育新苗”工作品牌。

——实施家庭教育工程。充分发挥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作用,加强校地合作成果运用,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规范化建设,依托学校和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发展壮大指导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实施青工技能提升工程。推广“锡山工会网上职工学堂”,办好“锡山区职工夜校”,开发设置更具针对性、适用性的“职工夜校”系列课程;持续开展好周末技能考证课堂、菜单式培训课堂、“送课送学送教”进企业等活动。将青年职工培养和职业发展作为关键一环,融入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支持青年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实施青少年普法工程。整合区各有关部门法律宣传力量,建立法律咨询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围绕锡山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频发高发事件和相关重点领域,精准设计法条宣讲课程,形成法宣课程菜单,由各条线、各镇(街道)关工委会同教育系统点单,分层次、分对象进校园进行法律宣传。持续开展“法治护苗”活动,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校园欺凌等内容,通过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方式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

——实施暖心帮扶工程。深入开展“结对关爱、引领人生”活动,排查、梳理“五失”“四困”学生等困难群体,建立信息档案,开展帮教帮困帮扶活动。推进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关爱帮教、社区矫正等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深化“暖冬行动”“爱心妈妈”等关爱项目,全力为弱势未成年人做好事、解难事。

——实施美育浸润工程。以锡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钟书房、艺术场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持续开展“文润锡山・艺美生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为镇(街道)、村(社区)提供美育工程公益培训、阅读鉴赏等文艺志愿服务。依托校外辅导站开展课后和暑托服务,组织“五老”辅导员各展所长驻站开展特色美育辅导。开展“文艺润心”活动,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支持吴歌、锡剧等非遗项目进课堂。

《措施》犹如一幅三维实景地图,为锡山青少年勾勒出立体的健康坐标轴。从蓝图到现实场景,这中间绵延的破折号,需要我们用爱用责用力去浸润成长沃土,以千万双炽热的掌心捂热每一个坐标,在经纬纵横的成长网格里,挥洒出惠及万千青少年的温暖笔触。(陈宗安、朱亚妮)

编辑 齐超 

1

评论(1)



  • 顾进良

    用爱用责用力去浸润成长沃土

    03-04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