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港市关工委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3月6日下午,张家港市关工委主任李汉忠就深入推进“五心教育”,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市教育局关工委进行会商。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孙伟宏,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丽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陈晓芳等参加会商座谈。
会上,李汉忠指出,张家港市关工委近三年来,十分注重“五心”教育“心愿劳动”,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积极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已经建立的市校外教育辅导总站23个实践基地中,大部分都有劳动教育内容。各地统筹劳动教育的师资、经费、场地等保障工作,并聘请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等担任特聘导师,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马丽忠说,张家港市已建成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20余个,覆盖所有学校。其中,保税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位于朱家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亩,划分多个功能区,提供作物种植、传统文化、生命教育等八大系列实践课程,年接待学生超千人次。基地结合农业与园艺特色,开发了无人机操作、麦秸秆非遗课程、采茶体验等实践项目,强调“动手实践、出力流汗”,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意义。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省关工委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常阴沙学校则获评“全国新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形成了示范效应。
座谈会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要深化“五老”在劳动教育活动中作用。组织“五老”进校园宣讲劳动精神,结合劳动模范事迹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价值。二是要继续创新劳动教育品牌活动。通过“劳动基地+特色学校”品牌项目、“家庭劳动技能秀”等活动,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三是要构建长效保障机制。通过组织建设、基地打造、课程创新和资源整合,形成了劳动教育与“五心”理念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强化青少年的劳动技能与价值观培养,打造劳动教育“张家港样本”。
3月7日上午,市关工委实地走访调研常阴沙学校,并就学校特色劳动教育建设进行指导,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孙伟宏、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领导陪同调研。常阴沙学校以“农田里有教室,菜园里有学问”为课程理念,致力于打造“耕读教育”课程体系,集群开发生态校本课程。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在原有传统教室、空教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升级,建设耕读教育中心、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学校在耕读物质环境的建设上,努力传承与表达耕读之勤勉笃实、学习创新的文化追求,将它们融入每一块土地上、每一处景观中。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路径,充分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载体,开设了木工、烹饪、布艺、机器人实践、3D打印、三模、食品科学、组培实验、水培实验、中草药科普、物联种植等二十多种课程,形成“前沿的STEAM”“本土的绿源”“丰富的体艺”三大课程群。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学生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劳动素养。
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孙金龙、市教育局关工委秘书长陈爱度等参加上述活动。(张家港市关工委)
编辑 齐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