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扶两创”培育沃土 锻造乡村振兴“新农人”方阵
在涟水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群怀揣梦想的“新农人”正崭露头角,他们操纵植保无人机播种撒药,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卖向全国,带着新技术回乡创业带动乡亲增收……2025年以来,涟水县农业农村局以《涟水县现代“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为抓手,“扶志、扶智、扶技”三方发力,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创建创业示范基地、评选创业之星”注入强劲动能。
严选优培“扶智”,构建四维培育体系
“培育新农人,就是培育乡村振兴的未来。”县局关工委联合相关职能科室开展2025年“新农人”培育工作,从全县150余名候选人中遴选出42名首批“新农人”,平均年龄35岁,成员包括返乡青年、退役军人、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等,为乡村人才储备注入“年轻血液”。创新推行“学历教育+集中培训+跟班实训+实践基地”四位一体培育模式,课程涵盖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农机操作、电子商务等核心领域,旨在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与实操能力。
精技强能“扶技”,锻造过硬专业本领
针对现代农业对技术资质的需求,开展“技能练兵”专项行动。3月8日,首批学员参加“拖拉机和收割机操作技能提升培训”,理论讲解与田间实操结合,强化学员规范使用现代化农机的能力,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通过农机驾驶资格考试,取得相应操作资质。3月20日至21日,进一步开展“无人机技能提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植保无人机操作、航线规划及设备维护进行系统教学,参训学员完成飞行演练后,统一参加植保无人机飞行操作证考试,实现“培训+考证”无缝衔接。此类“技能练兵”既满足现代农业对专业化资质的要求,也为后续规模化生产筑牢技术根基。
政策护航“扶志”,激活创业内生动力
为了让“新农人”留得住、干得好,培育计划通过多重保障激发学员内生动力。建立“试验田考核机制”,将5亩试验田管理成效与人才选拔、党员发展挂钩,让实干者有奔头;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对获评市级创业大赛奖项的主体给予3万-8万元扶持,鼓励学员将技术转化为产业;打通晋升通道,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学员成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真正让“田秀才”成为“当家人”。
“三雁”齐飞聚合力,平台赋能构筑桥梁
为进一步凝聚“新农人”发展动能,涟水县农业农村局正在积极成立“新农人”协会,由“雏雁”青年学员、“头雁”创业先锋、“归雁”返乡人才三类群体共同参与,有效串联“新农人”群体与政府部门、市场主体间的资源对接渠道。同步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依托江苏省“农技耘”数字化平台,为会员提供品牌宣传、农技答疑、专家连线等10余项专业化服务,实现“指尖学习”与“田间实践”深度融合,助力“新农人”突破技术瓶颈、拓宽发展视野。
从田埂课堂到创业赛场,从技能培训到政策护航,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关工委正以“三扶两创”为支点,撬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杠杆”。随着“新农人”培育工程的深入推进,预计到2027年,全县将培育150名“带不走”的乡土人才,辐射带动超千户农户提升生产效能,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生动局面。这群扎根土地的“新农人”,正与“五老”队伍携手同行,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关工委)
编辑:喻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