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育人,共绘成长“同心圆”
自苏州市关工委印发《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五心”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以来,姑苏区关工委、姑苏区教育关工委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围绕“心怀梦想、心想成才、心有文明、心愿劳动、心系苏州”五个方面,引导和助力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通过开发心育课程、提升教师素养、关注家长能力、引入驻校社工,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生动诠释了“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的育人追求,为构建具有江南文化特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提供了鲜活示范。
协同共育,多维赋能心理健康
自2011年起,学校开设“共创成长路”课程,每周1课时,由心理教师与社工协同授课。基于当前学生心理韧性较弱的现象,围绕自尊自信、经历的认知与情感加工、自我掌控感、自我效能感等积极特征,帮助学生提升生活技能、交往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成长楼,包含共创教室、梦想教室、田家炳学堂、AI减压赋能舱、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咨询室、教师教研室、学生个案中心、父母学堂等10个功能室,拓展心理辅导与课程实施空间,其中,“AI减压赋能舱”融合心理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学生减压赋能。学校自主培养了两名市级心理名师,每年在校级培训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班主任心育意识和能力,推进全科心育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素质。
家校共育,提升家长教育胜任力
学校的“父母学堂”系列课程已经开展了长达11年,课程以沉浸式活动为主,运用心理学方法促进家长的主体参与和积极反思,强调在团体活动中促进家长自我人格的修正和重构。
父母学堂课程架构
学校成立了家长服务中心,通过来访来电和咨询、个案追踪等方式解答家长问题,呼应家长困惑和焦虑,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服务链接,包含田园心育、家育课程、家校活动、志愿服务、个人中心等模块,方便家长有针对性学习。
父母学堂课程
资源整合,构建成长支持生态圈
作为省内第一家引入驻校社工的学校,田家炳实验中学2012年起就积极实施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系统,充分发挥社工在教育过程中的优势作用。社工作为心理课堂的“观察者”、学生个案的“编辑者”和校园学校家庭资源的“链接者”,参与青少年成长辅导课堂,为学生进行成长向导陪伴、为家长提供个案服务等,营造优质的青少年成长环境。
学校设立了十大社会体验站,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其亲社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重视青少年法治、心理和安全工作,明确安全保障“八大员”制度,深度开展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有效支持了青少年成长的安全环境。
沙盘团体辅导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姑苏文化为根脉、以智能技术为引擎、以全域育人为导向、以“五心”实践为依托,让千年吴文化的温润底色与智能时代的创新基因在育人实践中交融共生。
(姑苏区关工委 王慧)
编辑:喻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