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若母的邵校长
小时候,妈妈在我的心中,是太阳是月亮,像春风似春雨,如糖似蜜,怎么形容都不为过。但现在不同了,由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农民再也不是围着田头转了,青年男女大江南北飞往城市打拼,校园留守儿童多,早已成了社会的共性问题。兴化市陈堡镇中心小学1000多学生,就有100多留守儿童。“五老”们结对帮扶,学校的女老师们争当“教师妈妈”,整个陈堡镇织成了父爱母爱的关爱网。
10月19日,笔者去陈堡中心小学,想找几位“教师妈妈”采访,邵日高校长(兼学校关工委主任)接待我时说:中心校需结对关爱的留守儿童,都有人结对当了“教师妈妈”,唯独有一个男生结对不了。我是镇关工委的,听到这话,自然会查点原由:“是小孩子不愿接受‘教师妈妈’关爱他,还是找不到‘教师妈妈’愿与他结对?”邵校长说,两者都不是,要我听他讲个故事就清楚了。
那个男孩叫巩永颂(化名),去年读四年级的时候,不但班主任头疼,班上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头疼,连学校门卫也头疼。这个孩子“野”到什么样子,可能谁都想象不出来。进学校,他从不走正门,不是爬墙头,就是钻“洞”。在学校里,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往教室跑,他往外跑,在校园内四周游荡。有一次,他顽皮到极点,爬到屋顶上戏耍。学校求助公安,出警把他从屋顶上安全接下来。“教师妈妈”想结对关爱他,他才不领这个情呢,随你“关”也好,不“关”也好,反正他我行我素。所在班级想管,但锅饼不靠,管不了,几乎无奈到了想放弃的状态。
人之初,性本善呀,这个孩子不可能天生的“野”。邵校长关注起这个孩子,经家访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很特殊:养他的亲生妈妈与其父离异,走了:“后妈”来了一两年,又走了;其父常年在外打工,这个孩子既缺父爱,又缺母爱。邵校长找到孩子产生“野”性的根因,知道管理很难,但他内心不但绝不放弃这个孩子,反而更加心疼起这个孩子。天下父母心啊,在青少年成长的路上,绝不能丢下任何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如何帮这个孩子,邵校长心中有了谱:空洞的说教,肯定对其不起作用;立规立矩,一下子收缩,会箍紧必炸。重塑这个孩子,要从发现他的闪光点开始。一天,邵校长把他叫到办公室,不板脸,不“训”话,而是注入亲情,给他一只新书包,要他把书本纸笔装进去,天天进教室,静心听课,听进去或听不进去先别急,慢慢来,只要把心静下来,稳稳地坐在座位上,就是对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种尊重。听说你会打乒乓球,那就发扬你的优点,我送你一副乒乓球拍,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好好练,好好打,打出水平了,老师我陪你打。邵校长一句居高临下的话都没有,还亲和地说:以后呀,你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难事,直接到办公室来找我!邵校长的话字字句句有疼爱之意,小家伙感受到了温暖。可能邵校长本人也不一定知道,一个长期被冷落的孩子,从来没有人这样走进他,贴心他,而且鼓起了他信心的风帆,让他找到了童心的自尊——“我不是一个学不好的坏孩子了”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自我认可!所以,小巩毫不犹豫,愉快地接受了邵校长给他的书包、乒乓球拍,那神情,好像内心呼喊“我也有人疼了!”双脚迈出办公室门时,身后留下一阵有力的风……
小孩和大人一样,只要有一个人触动了他的心灵,精神上有了支柱,内因会有明显的变化。小巩那天从校长办公室迈步踏上了不一样的成长之路,校园内时时传来有关他变化的新闻:每天早晨,小巩自觉排队进校门;书包天天带进教室;上课铃声响了,校园内再也不见一个游荡的身影;遇到老师,很有礼貌地打招呼。有一天,小巩竟然跑到校长办公室,送了几只热乎乎的鸡蛋——这蛋是“教师妈妈”“孵”出来的,有进步的蛋黄和蛋白啊!邵校长看着小孩下楼的背影,双眼有点湿润……
一个人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小巩的“野”性也会时有发作。一次在校车上,小巩性格好动,驾驶员为了安全,出手“打了”(吓唬的动作)他一下。那还了得,小巩不依不饶,陪车的老师劝也没用,发狠要找人报复,揍驾驶员。驾驶员冷笑,你找谁呀?是你爸?还是你妈?无人支撑的小巩憋红了脸,终于吼了出来:“我找邵校长收拾你!”无奈,陪车老师把电话打到校长室,邵校长要小巩接电话,三言两语批评,小巩不闹了,到点下了车。第二天,他主动到校长办公室认错。
也许,小巩的爷爷想改变孙子的学习环境,这学期开学把小巩送到一个民营学校。可上了不到一个月的课,小巩闹着要回母校上五年级。回来的那天,像久别了重逢,他首先跑到校长办公室报到:“邵校长,我回来啦!”听这甜甜的童声,像在父母面前撒娇……
学校的“教师妈妈”女教师居多,而邵校长不仅争当“教师妈妈”,而且挑最难的角色。这样的“教师妈妈”既有男性的阳光,又有女性的月色。
采访记写到这儿收笔,自然跳出题目:如父若母的邵校长!(时庆涛 作者系兴化市陈堡镇关工委主任)
编辑 齐超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