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镰脱粒啰!(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心小学 徐恺悦)
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心小学 徐恺悦
小记者证号:J201589
指导老师:徐建跃
天空中叠着深灰色的云层,偶尔飘落几滴雨点,我们小记者们又一次来到了“开心农场”。
黄澄澄的稻谷弯下了腰,给秋天的稻田盖上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带队老师一声号令“我们开镰啦!”小记者们挥舞镰刀,成了一名深入田间的“小农”。我拿起镰刀弯下腰抓住一把水稻在根部使劲割,可是水稻的根又粗又韧,怎么也割不断。我继续卖力地割着,却只割断了一根。我不甘心,用手把水稻收收紧,又加了一把力,可是水稻的根太韧了,这次只割断了外围的几根。我有些泄气了,这水稻怎么这么难割呀?或许是我方法不对吧!我观察旁边同学的手势,噢,原来镰刀应该斜一点,与稻秆形成一个恰当的角度,再用力顺势一割就行了。我试了试,果真割下来许多,一会儿就轻松地割完了这把稻子。我把稻子收拢放在一边,继续回头割水稻,没一会儿汗水就顺着脸颊淌下来,我用衣袖擦拭一下额头,朝小伙伴们看了一眼,大家都在挥汗如雨地抡着镰刀干活。我大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都跟着吟诵起《悯农》来。
割完水稻,就开始脱粒了。我们用一个大纸篓套上塑料袋,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脱粒篮。我左手使劲握住一枝沉甸甸的谷穗,右手握紧稻秆根部,顺着穗头以及谷粒生长的方向往后一撸,谷粒像雨点一般脱落在篮子里,弹跳在塑料袋上,发出哒哒的声音。在众人的协作下,脱粒篮慢慢满了。这样徒手脱粒着实费劲,老师说现代农业大型农场早就机械化了,能完成收割、脱粒、打包等自动操作,但是很多地方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还得用这样原始的方法。
从“开镰”到“脱粒”,让我好奇,让我快乐,更让我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我想和大家说:珍惜粮食,人人有责!
编辑:喻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