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校外E站 文章详情

关于“五老”利用《周报》小记者站积极关爱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26 浏览:3754
分享

7月下旬,关心下一代周报社两位同志赴泗阳县爱园镇晏钱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对小记者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泗阳县是苏北农业大县,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爱园镇晏钱村位于泗阳县的最北端,地处偏僻,全村100多名孩子80%以上是留守儿童。晏钱村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全村孩子开展假日活动的场所,配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聘请了5名“五老”管理。辅导站站长陈登举今年83岁,退休后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2017年11月,周报社在该辅导站挂牌成立小记者站,以陈登举为首的几位“五老”,充分利用《关心下一代周报》的媒体资源和公益特色,以小记者站建设为契机和抓手,积极策划开展小记者采访写作活动,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探索实践,已经走上轨道。截至2022年上半年,晏钱村小记者站共招收小记者19人,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发表稿件100余篇,5名小记者曾获评《关心下一代周报》年度优秀小记者。陈登举连续五年获评优秀小记者辅导员,2020年被省关工委评为全省校外辅导站优秀辅导员。取得这些成绩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上级重视和支持为小记者站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周报社小记者工作以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宗旨,让更多的小读者参与写作投稿、提升综合能力,泗阳县关工委对此高度认可,并予以大力支持。晏钱村小记者站建站时,县关工委邀请了党的十九大代表陈金梅出席作报告并为13名小记者证,让孩子们倍感荣耀和责任。近年来,县关工委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小记者工作表彰会,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在爱园镇关工委和晏钱村党支部直接领导下,各方面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配合下,小记者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开展活动离不开“五老”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

小记者站成立后,老同志们坚持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采访活动,走进家乡的养殖场、企业、创业园开展参观寻访活动,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对话农场主、企业家,学习他们身上的创业奋斗精神;走上街头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写春联为乡亲们送祝福,养护树木绿植为家乡绿化美化出一份力……疫情这三年,常态化的活动虽受影响,但老同志们在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之余,仍坚持适时地组织小记者活动。

身兼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陈登举,一直在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多读书、多写作。每次开展过小记者活动后,他都要求每个参加活动的孩子写一篇作文。学生手写的稿子,他拿到打印社打印出来再一字一句地修改批注,在下一周辅导课上进行点评。他还从中选出三四篇优秀作文读给大家听,请部分小记者交流写作经验。经过反复的引导,原本不爱写作的孩子,逐渐找到感觉并产生了兴趣。随后,他将这些稿件连同活动图文消息发给报社,报社择优发表在《关心下一代周报》或江苏少年网上。为了便于记录和联络,陈登举换掉老人机买了智能手机,从零开始学拍照、学使用微信发文件,精神十分感人。

(三)《关心下一代周报》媒体资源和公益性落到基层。

农村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相比城里孩子形式单调,接触面窄、增长见识的机会少。因此普遍比较内向,缺乏自信,不善于表达。校外辅导站原本的活动缺乏新意,导致孩子们不愿意主动走进辅导站。周报社立足媒体的社会责任,从结合关工委工作实际出发,将媒体资源送到农村校外辅导站、送到留守儿童身边,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辅导站活动注入新内涵,为“五老”发挥余热关爱教育青少年助力添彩。省报小记者的身份给了孩子们荣誉感和写作的动力,发表作品拿稿费,让他们获得自信、收获成长。这一举措,让《关心下一代周报》的公益性在基层落地生花。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记者队伍建设存在招不到学生缺乏新鲜血液的问题。该辅导站第一批授牌的小记者,目前许多已经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最小的小记者也已升入初中,紧张的学业使他们无暇参加小记者活动。农村学生为了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大多选择到县城学校读书,这些学生有的住校,有的家长在县城租房子陪读,周末难得回来,这导致每次来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人数越来越少,有时为了把活动开展起来,要与孩子家长逐一联系,确定是否回来,这进一步增加了活动组织的难度。老同志做事认真负责追求活动效果,但不愿搞拉人头凑数字的形式主义。为了补充小记者站的新鲜血液,2021年下半年,小记者站通过考察面试筛选,新发展了6名在里仁小学就读的本村学生。老同志们的总体感觉是,越来越难招到合适的小记者,这从侧面反映了当下农村生源流失的社会性问题。

小记者站长期发展面临老同志年龄大后继无人的问题。在当地,“五老”志愿者们凭借个人威望和德行,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家长们信得过他们,孩子们也愿意听他们的。守护和传承农村精神文化,他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空心化现象,五六十岁的人随子女去了城里,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剩下的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辅导站几位“五老”年龄最小的70岁,领头的陈登举已83岁,与小记者队伍缺乏新鲜血液一样,关心下一代队伍样缺乏“年轻”血液。调研中,老同志们都表示,希望孩子们都能学有所成、远走高飞,但同时他们也忧虑乡村振兴后继无人的问题。

小记者活动缺少经费老同志辛苦付出没有报酬的问题。小记者站组织的活动是纯公益性的,不要孩子和家长出一分钱。但是,开展活动方方面面都有一些开支,即使是在本村范围内的无成本活动,为了把学生手写的文稿打印成电子档,不会电脑的老同志们也要付费请打印社帮忙,平时这些费用都是陈登举自掏腰包解决的。而要想策划吸引力强的活动,比如外出参观采风,产生的大额餐旅费,老同志负担不起,组织上也没有相关名目列支。再者,老同志们放弃周末、节假日,活动前前后后不辞辛劳联系走动,产生的交通通联等隐性费用也没有补贴。对此,虽然老同志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但是组织上保障缺位,限制了小记者站活动效果和长期发展。

对策和建议。调研中,老同志们一致认为,留守儿童在小记者活动中不仅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锻炼交际沟通能力,更能树立自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了进一步发挥小记者站的育人作用,有关部门应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出台政策,形成有利的工作格局。

首先,由县级关工委牵头,联合教育行政、乡镇街道党委等部门,制定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开展小记者活动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并且将小记者工作纳入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和考评。

其次,周报社应更加重视小记者工作,调配资源和力量为小记者工作提供保障,如:加强培训增加小记者证的含金量,加强策划指导提高小记者活动的含“养”量等。

作者:郭瑞

1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