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齐发力 “老三帮”助成长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关工委以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小康进程的政治高度和思想自觉,加大帮教违法犯罪的失足青年、帮助贫困孤残青少年、帮扶“双差生”和社会问题青少年的力度,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且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为本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帮教认识有高度,齐抓共管见实效。近年来,镇关工委积极参与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失足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一是组织帮教。成立了关工委牵头,公安、司法、综治中心和群团组织参与的帮教工作小组,出台完善了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制度。登记安置帮教人员名单,明确帮教纪律,落实帮教措施,镇村关工委协助综治中心对其进行时间、空间上的管理,参与安置帮教人员思想汇报会,各村居关工委主任参加旁听,采取相应的帮教途径。二是结对帮教。根据年初登记的安置帮教人员所在村居,镇关工委统一安排村居关工委主任、综治中心网格员、家长学校老师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教。几年前,高舍村一安置帮教青年因哥儿们义气参与打架斗殴。刑满释放回家后,镇关工委主任和综治中心人员立即赶到他家讲好好做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意义,鼓励他利用家处沿荡优势做水产生意。一次,这名青年送货时发现一店面失火,便一头钻进火海,火灭了又悄然离开,事迹被一抖音号播出。镇关工委和综治中心立即电话表扬并宣传报道,目前,他已成为致富能手。三是跟踪帮教。镇关工委参与综治中心针对实际对安置帮教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职业规划和家庭扶贫济困。对于一位轻微违法安置帮教青年,为方便其打工,镇关工委主动登门听取思想汇报,一年来,这位青年遵纪守法,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帮困措施有温度,叠加合力见实效。镇关工委积极帮助贫困、孤残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上提供援助,在学业上给予帮助。一是向上争取资金。向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乡村发展协会和乡村发展基金会争取助困资金,12年来,共向省“三会”争取滴水筑梦助学金60万元,为车桥中学数百名学生圆了大学梦。二是动员大户捐赠。近年来,镇关工委广结人脉,走进企业,动员企业老板扛起社会责任,乐善好施,帮助贫困学生渡过难关。近三年,本镇爱心企业提供助学金和学习用品累计80万元,邵飞、刘玉金、赵传宝、高庭俊、谭大明、余建从解囊相助,其中,飞胜金属有限公司老板邵飞捐赠助学金40多万元,刘玉金捐赠近20万元。车桥镇关工委还将助困与奖学相结合,动员号召村居对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三是争取村居支持。镇关工委加大与村居合作力度,尽可能通过村居扎实有效措施,帮助困难学生家庭致富奔小康。2024年,各村居帮助困难学生家庭在本村合作社和本地芡实种植农场就业500多人,为78名贫困学生发放10万元助学金,为89名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每人500元奖学金,为40名特困学生家庭每户资助1000元扶贫款,为450名留守儿童圆了微心愿。
帮差措施有深度,逆袭提升见实效。镇关工委前移工作重心,加大对学校“双差生”和社会问题青年的帮扶力度,一是深入排查“双差生”名单。镇关工委加强与辖区内中小学联系,严格执行每月走访一所学校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学生,实行镇、村、校三结合教育。2024年,全镇共排出“双差生”近10名,对排查出的“双差生”各校德育处建档立卡,镇关工委主动介入,与其父母一起研究教育方法,力求做到事半功倍。二是规范家长学校教育。最好的回响是家校共育互动,最美的成长是家校携手护航。近年来,镇关工委从各校选择业务能力强、奉献精神足、工作热情高的优秀教师,充实家长学校师资人才库,针对各校、各年级特点选派教师授课。为提升家长学校教育质量,镇关工委还为800多名留守儿童家长免费征订了《家长阅读》杂志。三是选聘近200多名代理家长。针对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实际,镇关工委选聘一批代理家长,加大对留守儿童生活上照顾、学习上辅导,心理上加强咨询力度,使留守儿童中“双差生”比率明显下降,涌现出刘善军、于香、付成功、王乃峰等优秀代理家长,余建从、刘玉金、赵传宝等爱心企业老板代理家长,邰永兵等校外托管中心负责人优秀代理家长。(朱荫桃)
编辑:喻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