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实现人生价值”活动教案
“崇德向善,实现人生价值”活动教案
——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教案案例
如皋市长江镇平南社区辅导站副站长 姜 滢
如皋市长江镇教育管理中心副校长 张 毅
创意单位:如皋市长江镇平南社区
活动范围:长江镇永平小学、平南社区
活动主题:崇德向善,实现人生价值
活动时间:2018年11月19日下午
活动地点:平南社区文化广场
一、活动背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国家前途晦暗时,寄希望于“少年”。百年后,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人民信心昂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不仅如此,通过道德模范榜样力量的汇聚,还可以感染群众,让崇德向善的道德理念转化成为全社会一道明媚的阳光,照亮我们的“中国梦”。树立榜样,推动社会崇德向善。道德模范的评选,不仅是为了鼓励和肯定获选者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其他人也加入到崇德向善的行列中,告知人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并且有很多这样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们,他们是国家社会道德水平逐步提升的体现。
就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来说,虽然学校平时花费了不少心思,甚至可以说是天天讲、月月讲,但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还需要社会的关注。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怀、为人品格等方面,都正在进行培养与建设,那么如何让道德模范,成为青少年学生最好的美德读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各学龄段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都不尽相同,分析与理解能力也有限,在学习道德模范时,往往只会停留于把其当成道德示范者、引领者来感动和敬佩的层面上,而难以从道德模范的“宏大叙事”中,与自己细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起来。换言之,青少年学生很有可能只是对道德模范的一些事迹,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地了解和学习,而对其道德情怀、为人品格的“精神内核”,可能还缺乏一些透彻地理解与感悟,因而难以很好地融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因此,还需要从细处入手,潜移默化地让道德模范的道德理念具象化、大众化,以便更好地为青少年学生所接受和践行,比如利用社区这个大平台,宣扬身边好人好事,让青少年学生与道德模范面对面,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深入学习与感悟,便于青少年学生入耳、入脑、入心。来自于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道德情怀、无畏精神,而且还体现了各自行业的职业操守,各自家庭的至美真情,都有着极大的丰富性,可谓是一座“精神富矿”。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来说,这些道德模范就是他们最好的美德读本,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地解读与引导,努力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那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才会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二、活动过程
1、诵经典。
三字经选段
诵读:永平小学学生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诵读《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其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学模范。
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根标杆。学习他们关爱他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他们秉持大义,扬善抑恶,见义勇为的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敬业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诚实守信的精神。学习他们尊老爱幼,礼让谦和,孝老爱亲的精神。
事例一:
用爱心唤醒“植物人”丈夫
——记如皋市长江镇红星南区李秀云
在如皋市长江镇红星南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50多岁的妇女,推着残疾车,陪着曾是植物人的丈夫杨思华在小区里转悠,她就是被居民们夸赞为“好妻子”的李秀云。李秀云三年如一日,精心照料昏迷的丈夫,用爱把丈夫从死亡的边缘拽回,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2012年的一个下午,无情的车祸让李秀云的丈夫杨思华大脑严重受损,卧床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在南通第一人民医院抢救的两个多月里,好多医生专家都摇头表示,杨思华苏醒的几率微乎其微。好多人都劝李秀云放弃对丈夫的治疗,任其自然。可李秀云坚决不同意,他遵照医生的嘱咐,把浑身插满管子的丈夫接回了家,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
饮食精心调制维持营养
刚开始,杨思华的用餐都是用管子打进去的,后来身上的管子拔除了,全是靠李秀云一勺一勺地喂。为了确保丈夫的营养,她精心调制饮食,用红豆、花生、黑米磨成粉,熬成粥,不厌其烦地喂丈夫。稀饭厚了,堵在食道,咽不下去;薄了又要向外溢出来。在此期间,李秀云不知吃了多少苦,熬了多少夜。但她是一个乐观的人,提起丈夫的事,只是淡淡一笑,从不谈及辛苦。可大家都知道,照顾一个瘫痪在床的成年人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李秀云在这方面数年如一日,照顾得无微不至,毫不含糊。
柔情细语唤醒沉睡丈夫
为了唤醒昏迷的丈夫,李秀云时不时地就坐在他身旁,轻身细语地跟他讲昔日两人的生活往事,每天换一个话题,努力用甜蜜的情语感动丈夫。一天不行就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在李秀云不懈的努力下,杨思华萎缩的大脑渐渐活跃起来。去年十月的一天,杨思华竟能用含糊不清的语气喊出爱妻的名字。李秀云高兴极了,洒在照顾丈夫身上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同时也让她看到丈夫康复的希望。
按摩锻炼当起“康复医师”
杨思华能说话了,全家人高兴不已,李秀云也十分高兴,她觉得丈夫一定能离开床榻,重新站起来。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李秀云却充满信心。她特意学了一套按摩的手法,每天坚持帮丈夫揉搓肢体,不让他的肌肉因常年卧床而萎缩,并且坚持帮助他做康复训练,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拖动这么大一个人做康复训练,劳累可想而知,李秀云却说:“这是雷打不动的,我做多了,也习惯了。”今年2月,奇迹出现了,杨思华已经能坐轮椅了,左手也能自主地挥动。李秀云立即用布自制了一条助跑带,扶着丈夫,让他用布带提着腿试着学走路。看着丈夫在自己的搀扶下踉踉跄跄地走着,李秀云感到十分欣慰。
李秀云用爱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丈夫,又用执着改变了丈夫成为植物人的命运,这位富于爱与责任的好妻子吐出了她的真言:我丈夫杨思华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李秀云的事迹感动了平南的的乡亲父老,被评为十星级家庭!
事例二:
孝心敬老传佳话 潘玲事迹众人夸
“百事孝为先,孝为百行源”,自古以来,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我们身边有很多孝敬老人的鲜活事例,很多被人称道的“好妻子”“好儿子”“好媳妇”等。然而,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个小姑娘,她常年如一日的默默的承担着一份本不该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她就是我们平南七组的年轻妇女潘玲。
潘玲,是我们平南七组人,今年27岁,是威盛特钢的一名化验员。她美丽、朴实,有一位疼她爱她的丈夫,女儿今年7岁,聪明伶俐,无人不夸。可是又有谁知道潘玲背后的坚强呢。
十几年前,17岁的潘玲家中经受了一次难熬的变故,父亲因肝癌离开了人世,留下了7万多元的债务,小潘玲的母亲却因不能忍受家庭重堪,抛家弃女。从此,小潘玲咽下痛苦的泪水,坚强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与爷爷奶奶一起相依为命,艰难地撑起了这个家。
如今,潘玲也长大了,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她毅然悉心照顾着爷爷奶奶,一家5口人挤在一套安置房里,每天为爷爷奶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料理家务,一天忙下来,腰酸背痛,可她都无一怨言。除此以外,潘玲还有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时刻关注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奶奶倪秀英有糖尿病,常年服药;爷爷潘子文多病缠身,特别是心绞痛发作时更是难受。为让老人生活舒心,潘玲经常陪二老到室外散散步,晒晒太阳,聊聊天,增强老人抵抗疾病的能力。令人感动的是,潘玲还为老人擦身洗澡。后来,爷爷因肝囊肿要做手术,潘玲二话没说,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给爷爷看病,在爷爷住院的100多天的日子里,潘玲跑上跑下,端屎端尿。潘玲放下自己的工作,一直陪伴在爷爷身边,时刻关注爷爷的病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爷爷恢复了健康。潘玲的爷爷奶奶常对邻居说,要是没有她,我们早就不在人世了!
潘玲,她把自己最宝贵的十年青春都献给了这个特殊的家庭,这十年,她本可以向其它女孩一样,穿漂亮的衣服,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她却用自己的青春,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孩子、爱丈夫。我们曾问过她:“你只是孙女,还有一个伯父,照顾老人应该是你伯父的责任和义务,而现在作为孙女的你主动承担了这样的义务,你心中就没有怨念吗?”,然而潘玲只说了五个字“他是我爷爷!”
深知养育恩,行孝不辞劳。这位美丽的姑娘用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两位老人,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她用平凡的故事,演绎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当之无愧是我们平南社区的十星文明家庭!
3、请学生代表给李秀云、潘玲两位道德模范献花。
通过学生和道德模范的接触,使他们意识到道德模范就在自己的身边,使自己学习有动力,有方向。
4、写一篇感想。
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今天的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作文,记录自己的感想,社区和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5、动员家长加强对孩子道德的教育:让孩子心存感恩知心,向身边好人好事学习。
三、活动成效
崇德向善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见贤思齐,追求崇高理想境界,自觉养成优秀品德。更要注重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讲究诚信,并“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崇德向善,实现人生价值”一系列活动,学生心中都有了鲜活的人物榜样,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并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了:遇到年老体弱的人要懂得搀扶,做人要诚实守信,对帮助自己的人要心怀感恩,做人要善良正直……人生的价值是积极的,有益的,它就像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真理、正义、宽容、仁慈、友善、热情——都是其最亲近的成员。人生的价值不是狡黠的沾沾自喜,不是没完没了的贪欲,它可以是平平淡淡,它可以是知足常乐,也可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生的价值不是单纯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享受,它有着更高的意义,更丰富的内涵。它是爱,是奉献,是责任,是寒冬的一盆火,是黑夜的一盏灯,是炎炎烈日下的一片绿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