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成果展示 文章详情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讲稿

发布时间:2019-05-07 浏览:5256
分享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讲稿 

车 辙


车,是运输工具,也是交通工具。我这个70多岁的老人,用的车和见的车都不少。今天,我就来给小朋友们讲讲车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是用小车(手推车)推着我走亲访友来来往往。那时,是国家的解放初期。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年轻的我离开学校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也曾用小车推肥料下田,用小车推着粮食送公粮。

后来,我参加了乡村的工作,并成了乡镇的领导干部。我曾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奔波于乡间村头。骑在自行车上,我感到非常的风光,因为这是农村不可多得的交通工具。这辆车,修修补补,一直陪伴我到退休。

我的家位于扬子江北岸,遍布的河、汊、港、荡标明这里是个水乡泽国。家乡的乡间小路不仅形同羊肠,又因为常常需要排涝放水,小路常常被挖得七豁八豁的,即使有车,也不能顺畅行驶。因此,有人编顺口溜来形容:“小路七豁八豁,推小车要搭,骑自行车要挟”。所以,我虽然拥有了“凤凰牌”自行车,却并不能像凤凰一样在天空自由而美丽地翱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用车就与我有了天壤之别。他们俩,都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是与改革开放并驾齐驱的新一代。他们在成人之时,用的也是自行车。可是,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就先后就换上了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也就自然而然被淘汰了。

最让我感到水乡巨变的,不仅有小镇的幢幢楼群,乡村的楼房,还有那水乡的道路。国道京沪高速、省道杨靖公路、沿江高速,在我们小镇境内横贯东西,成天车水马龙。县道新港路、大宜路,在我们小镇内贯穿南北,日夜车来车往。镇内的新城路、东园路、白沙路、大昌路……也是成天车尾相连。最让人舒心的是,过去我们这里“晴天像菱角,雨天像膏药”的水乡小路,现在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并且,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农家的门前,可以让大小车辆自由来往。当你站在任何一条大路上放目远眺,都会有一种大路如练、远从天降的感觉。

路通了,人们也就心动了。先是一些企业主和在外的建筑老板将私家车开到了自家的门前。接着,不少的农家门前也都停放了小汽车。我的两个儿子虽然都是打工者,他俩看到这个情况自然也会心动的。先是小儿子从县城开回了一辆轿车,接着大儿子也从县城开回了一辆轿车。他俩,开着车去上班,开着车去扬州购物,还开着车去泰山、黄山等地去旅游。两个农家的孩子,俨然是过去的“阔佬”。看着他俩开着车来来往往,我这个“凤凰车主”,也为他们高兴。还应该告诉大家的是,在我家所住的这个只有13户的水乡小村子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

一天,我又看着孩子们开车扬长而去,门前留下了一道车辙。忽然间,我觉得这不仅是车辙,而且是家乡改革开放的一道轨迹啊!我沉浸在这车辙面前,我陶醉在这轨迹里面……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五老宣讲员 顾 仁)

编辑 滕桂均


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