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创建少年法学院平台 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编者按 9月23日,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在南京市关工委报送的《着力创建少年法学院平台 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
顾秀莲在批示中指出:南京市关工委送来南京市少年法学院建设情况的报告已阅。少年法学院建设目标方向明确;抓典型推广;注重全城覆盖;抓需求导向,注重功能作用;抓创新思维,注重提档升级。这个顶层设计好,工作抓得真好,效果很好,为你们点赞。
顾秀莲在批示中要求:请火炬摘登,供各地参考。
省关工委领导对顾秀莲主任的批示非常重视。李明朝常务副主任批示要求,将南京市的经验在《薪火》和江苏少年网刊出。
据此,本网今天刊发南京市关工委的《着力创建少年法学院平台 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经验材料。
着力创建少年法学院平台 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少年法学院是以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等“五老”志愿者为宣教主体,以助力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基层普法工作为目的,以开展法治宣讲、司法实践、社区矫正、家庭教育为手段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近年来,南京市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德法同行,创建少年法学院平台,在培养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把握时代要求,明确少年法学院建设目标方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摆上突出位置。关工委组织作为党委政府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助手、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桥梁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坚持以习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引领少年法学院建设。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德法兼修、“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点规律要有深刻认识,要求法学教育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实现路径,为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工作视野谋划少年法学院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二是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动少年法学院建设。依托少年法学院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在少年法学院建设上,我们注重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把学校、家庭、社会各自承担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责任贯通起来,通过创建“法治学校”“双零社区”“文明家庭”等形式,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与社会相互补充、家庭与社区相互促进的局面,使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组织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程度得到增强,达到“1+1+1>3”的效果。三是聚焦青少健康成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进少年法学院建设。当前,一方面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居高不下、低龄化趋势明显、暴力化程度加深、团伙化特征突出,引发社会普遍担忧。另一方面,传统法治教育方法手段单一,照本宣科多,实践操作少,青少年对法治教育兴趣不浓、效果不佳。少年法学院建设,必须始终关注和回应社会关切,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增强教育效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法治服务保障。
二、注重典型引路,实现少年法学院建设全域覆盖
南京市少年法学院建设发端于“五老”自创、规范于工作品牌、完善于“雨花经验”,现已全市推广,成为南京市青少年法治教育一张鲜亮的“名片”。一是十年探索打造“雨花模式”。早在2008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法院退休干部、全国“十佳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孙以智同志(雨花台革命先烈、中共南京市委首任书记孙津川的后代),对当时各中小学重“智”轻“法”、青少年法治观念普遍淡薄、“五五”普法工作难以在学校落地生根等情况深感忧虑。孙老开始动员组织退休的司法干部,以关工委的名义到学校免费开设法治教育课,他们用鲜活的案例、身边的故事教育引导青少年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深得学校和家长的欢迎。但这种法治教育模式,内容比较零碎、时间无法保证,学校文化课程任务重的时候,法治教育只能靠边站。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雨花台区关工委会同教育部门建章立制,在法治教育内容、课时、教员、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形成了制度规范,全年272节法治课在各中小学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批“五老”志愿者担任校外政治辅导员、法治班主任、法治副校长,保障了学校普法工作的深入推进。二是省市联动提炼基本经验。鉴于雨花台区依托少年法学院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具备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工作规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19年,南京市关工委把“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作为市关工委主题教育“十大品牌”,进行重点培植和打造,从市级层面来对少年法学院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市关工委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关工委工作规则》和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关于完善和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的意见》,由市关工委领导带队,安排五个工作组分片下基层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研究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点、突破点,确立了以关工委议事协调、政法委牵头抓总的少年法学院建设基本思路。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明朝作为政法战线的老领导、老专家,对南京市少年法学院建设高度重视、全力支持,要求相关部门帮助总结提炼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制度成果。去年底,市关工委、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司法局、市法学会等六部门在雨花台区召开了“少年法学院建设现场推进会”,李明朝及市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等领导同志到会指导,对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建设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思路。三是以上率下推动全域覆盖。今年初,市委政法委正式把全市加强少年法学院建设纳入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区级层面年内组建完成,有条件的逐步向基层延伸拓展,标志着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建设经验进入全市推广阶段。组建工作由市关工委牵头,既充分吸收“雨花经验”,又体现区域特色和自身特点,及时转发浦口、鼓楼区少年法学院建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跟进指导全市面上组建工作。组建过程注重质量与进度相协调、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各区少年法学院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既要求软硬件建设同步到位,也赋予一定的组建形式,通过现场挂牌、领导讲话提要求、实地考察验收等方式,提升少年法学院建设质量,扩大少年法学院的社会影响。同时,注重全市法治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针对部分区人口密集、在校学生比例高、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实际,及时调剂市关工委法治报告团、市政法系统关工委“五老”力量进行补充加强,确保一线法治教学力量充足够用。截止目前,全市12个区组建工作已全面完成,有62%的街道也组建了少年法学院,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
三、坚持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少年法学院功能作用
依托少年法学院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做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其优势在于能够紧贴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需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短板弱项。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谁来教”的问题。以前由学校主抓学生法治教育,但专职教师不足,缺乏实践机会,法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后,多部门送法进校园又出现各自为战打乱仗的局面,学校不堪重负。少年法学院建设在制度设计上解决了“多头管”“多头教”“教不好”的问题。在市级层面,市关工委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在市委领导下,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市委政法委履行牵头抓总职能,明确教育局、司法局、团市委、法学会等部门职责分工,在领导体制上形成工作合力。各区、街道(园区)参照这一组织架构,成立了少年法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少年法学院实行统一“派课制”,负责属地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着力强化少年法学院一线法治教育主体力量,退休公安民警、基层检察官、法官30%直接转入法治辅导员,退休思政课教师100%直接转入志愿者,抽组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资深专家学者,成立法治报告团。二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全国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对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教材侧重于法律条文的解读,淡化了法治意识的培养,且改版更新周期较长,容易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少年法学院建设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了法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法学会重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特点规律的研究,共青团发挥联系青年群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关工委法治报告团统一编制年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实施计划,确保国家立法进程推进一步,课程设置就跟进一步;当前青少年什么问题突出,安排教学内容就重点加强。比如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出台后,我们依照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诉求和民法典的内在逻辑性,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法律制度,科学设立学习内容,构建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针对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学生因学习压力、恋爱受挫、家庭困难等原因,走上绝望道路的情况,及时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对遭受挫折的学生进行情感救助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三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传统的法治教育,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生硬的法律条文索然无味,老师讲得费劲,孩子听了没劲。少年法学院建设首先要在优化教学方式手段上下功夫,把渗透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融为一体,增强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少年法学院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们亲自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立法治学习兴趣小组,定期举办法治演讲比赛、辩论赛,参观少管所和少教所等各种法治教育基地,组织模拟听证会、法治夏令营等法治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多渠道、全方位接受法治教育。通过驻地基层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的退休民警,与失足青少年结成帮教对子,跟踪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这一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广。
四、强化创新思维,推动少年法学院建设提档升级
少年法学院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少年法学院更为丰富的要素、更成体系的内容、更加完备的功能,使之成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隔离墙”。在今后的少年法学院建设上,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一是促进德法教育有机融合。少年法学院不但要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地,也要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课堂,真正把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把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紧密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治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在现有少年法学院的基础上,融入道德大讲堂的元素,创建德法同行大讲堂,把德法教育融为一体,帮助广大青少年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守法守纪底线,努力培养“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加强德法教育理论研究。“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进入多种文化思潮交织的时代,各种思潮都在试图争夺意识形态及其领域的话语权,试图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少年法学院配合党委政府打赢对青少年的保卫战、争夺战,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少年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推动青少德法教育理论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青少年前列。建立健全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德法教育机制,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德法教育中的运用,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青少年、服务联系青少年的本领,打造网上少年法学院。三是完善德法教育评估体系。依托少年法学院平台开展青少年德法教育,效果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比如,采取调研评估法,运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实地走访、综合分析等方式,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作出评价;采取考核评估法,通过法治校园、“双零”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考核评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法治建设现状,既要看未成年人犯罪率降低了多少,也要看失足青少年教育转化了多少,全面衡量少年法学院作用发挥情况。采取课程抽检法,组织法学专家组,对照各区年度法治课程清单进行随机抽检,开展现场教学评估,评选出优秀法学院讲师、优秀德法教育课程。总之,评估体系越完善、越科学,评估结果就越客观、越精准,评估结果对于调整优化少年法学院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就越明显。(南京市关工委)
编辑 齐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