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关工委重视法治宣讲教材编写 夯实法治教育根基
法治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工程,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尤为重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关键是队伍、阵地在课堂,基础靠教材。系统、规范的法治教材能解决法治课上讲什么、怎样教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南通市及各县(市、区)关工委十分重视法治教材(读本)的编写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遵循中小学生法治教学纲要,采取“市关工委统一编写,县(市、区)二次开发,街道(镇)、学校、社区(村)适当拓展”三个层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既有统一要求和内容,又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体系,使法治教育走上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受到老师和家长欢迎,也极大地提高了法治教育效果,为青少年学法、懂法,增强法治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市关工委主导编撰法治教育教材。2015年5月,市关工委就会同市综治办、教育局和司法局等单位,专门组织资深法律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建立法治教材编撰小组,几易其稿,编撰了《南通市崇德少年法学苑法制教育读本》(一至八年级),作为学校法治教育的专门教材,改变了以往学校法治宣传没有明确的课时,也没有系统教材,既不分年级高低,也没有成绩检验的状况,加强了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师生普遍反映,听得懂、学得进、易接受、记得住,打破了以前那种低年级学生听不懂,高年级学生不愿听的法治大课状态,大大提升了法治教育质量和效果,很受学校老师、同学的欢迎。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小学四(1)班学生顾文博,当他知道班上一个同学的妈妈,不给自己的孩子上学,带到厂里做工后,和班上其他两个同学一起,向这个孩子母亲宣传了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当童工的法律条文,使同学母亲知错即改,送儿子继续到学校学习。
县(市、区)关工委开发充实法治教材。市关工委编写的教材虽然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特点,为基层提供了范例和样本,但这种“大一统”范本也有它的缺陷。为此部分县(市、区)关工委在参考市级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时势要求和本地特点,或修订、或补充,编写突出本地域特质的法治教材。
海安市为配合政法部门将每年九月定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月”,在全市青少年中扎实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专门选调68名政法干部、骨干老师,分别组成小学、初中、高中法治教材编写组,通过走访学生和家长、座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广泛调查,自主研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编写中小学法治教材10册,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一年级每个年级各一册,内容贴近相应年级的教学大纲和青少年成长特点,做到了以案释法、图文结合、学思并举。海安市市财政每年专款拨付50万元,用于“法治进课程”的教材编印。2015年秋季开学,实现了全县中小学生人手一册“海安智选”法治教育读本,成为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知识,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的“知心朋友”。
海门区采取灵活机动、形式多样的方法,紧跟形势,及时编写突出主题性教材,扩充法治教学内容。他们根据“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教育任务,结合青少年特点和“五老”宣传任务的需求,编写1—2期宣讲教材,发至区、镇、村关工委,满足老少学法宣传的需要。2016年,区关工委与普法办、司法局关工委等联合选择了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五部法律,用问答形式编出了60问答。同时,编写了10例以案释法的典型案件、评点,编成《青少年学法手册》袖珍本发至区镇村(社区)辅导站的每个中小学生手上。他们还编撰了《崇尚科学,远离邪教》《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两个宣讲材料,用聚集生活、小海说法、知识链接等串联讲法等形式,系统地阐述“邪教”“毒品”的内涵、危害、政策法规、抵御等。去年,他们又与政法委关工委联合撰写了《开启法律大门——2017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海门青少年法治教育讲义,从法理和安全结合上启迪青少年认识学法守法,不断提升崇法行善的自觉性,并列出了6道法律知识问答题,测试中小学生对法理的认知能力。市公安局关工委还组织专人编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讲稿,海门电视台实况拍摄录制,由电视台《海门警方》栏目主持人主讲,以视频形式让各村(社区)在暑假校外辅导站开展活动时组织学生收看,使法治教育更具感染力。2019年8月,区关工委和区政法系统关工委联合制作了主题视频,传送至各村(社区)校外辅导站电子阅览室,作统一的宪法学习宣传资料。纸质教材与视频电子教材有机结合,既充实了法治教育内容,又给教材增添了新鲜感,提高了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收到良好效果。
基层关工委拓展延伸法治教材。法治教材的编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神经末梢还是在基层,包括街道的法学苑分站、学校与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等。他们通过长期一线的实践和积累,对上面提供的法治教材进行认真梳理,并结合本地区青少年所思、所想、所需及当前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理性筛选,或充实和增补,或设计情境再现案例现场,努力让学生学得进,记得牢。
如东县童甸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条件并不好,但他们克服困难,自编《法学苑教育读本》分年级油印,做到学生人手一本,保证了法学苑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他们还征订了普法教材及《民主与法制》《江苏法制报》等法治教育材料,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了补充教材和宣传资料。市关工委领导到校检查少年法学教育工作时,对他们自编法治教育教材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通州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在大量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的基础上,撰写宣讲材料“珍爱青春、远离犯罪”,在“以人为点、以法为线、以爱为面”三个层面上都运用了生动案例。区司法局原副局长、现法治报告员刘旭升结合案例、具体到行为内容,明确未成年人所能、所不能,并撰写了“谈谈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宣讲稿,使未成年人听得懂、感兴趣。区公安局原副局长、现理治红军小学法治副校长马卫平,通过调研后,撰写了《当前涉毒犯罪的特点趋势预测及进改战略》一文,并在学生中宣讲,使青少年懂得吸毒后家破人惨的恶果及其预防的办法。“五老”自编的教材,既让青少年学生学到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守法意识,又促进了校园法治教育的积极开展。
三级互补法治教材层层拓展,环环相扣,既增加了“体量”,又丰富了内涵,更接了地气。(姚志祥)
编辑 齐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