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法治园地 文章详情

立足常态化 扎实抓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发布时间:2024-12-23 浏览:2136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今年以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关工委立足常态化,从四个方面扎实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一、正面引导,坚持把法治教育放在首位。

各基层关工委在区关工委的统一安排指导下,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清江街道洪门社区的“缤纷夏日法童心”法治护苗活动、黄码镇姚湾村的“反对校园霸凌”活动、前街道的“立德树人法润童心”活动、街道化工新村的《对校园霸凌、欺凌说“不”》法治讲座、清街道港口社区的“法童心典亮未来”宣讲活动、闸口街道城河社区的“美好生活法典相伴”宣讲活动、和平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宣讲活动,长东街道邀请“五老”王金全绘制法治宣传版面28块,在辖区中小学校、居民生活区和大运河广场展出。

二、精准“三帮”,把关爱送给重点群体青少年。

年初,摸底调查全区符合“三帮”条件的青少年,共排出帮扶对象4名、帮困对象114名,基层关工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取有效方法予以关爱,有的办起了暑托班,有的组织退休老教师免费为困境儿童上门辅导,对家庭困难的青少年则给予经济上、物质上的资助。区关工委协调区慈善总会资金募集45000元,为15名特困大学生每人发放3000元,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协调区民营经济关工委发动爱心企业家筹集资金12000元,学期开学前为11名困难学子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区教体局关工委在黄中心校开展“校际联盟大爱超市”助学活动,8名困难学子每人发放助学金600在北京路中学为5名困难学子每人发放助学金500元。

三、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法系统关工委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的优势作用。

区公安分局关工委重视基层关爱工作站建设,清江派出所施家桥关爱工作站被表彰为全省公安派出所优秀关爱工作站。站长周家军20多年如一日把青少年成长挂在心上,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被社区群众广为赞誉。

区法院关工委及少家庭的同志联合市女企业家协会开展“扬帆起航、爱心帮扶”活动,对因刑事案件被判处刑罚或受到伤害的未成年被告人及被害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六一前夕,他们联合黄码镇杨庙村、区妇联、团区委开展“四季伴成长、我有一支神奇画笔”困境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送上法治教育和慰问礼品,现“父母外出、爱在身边”的关爱效果。区法院关工委主任江丽和干警自编自导自演,在淮安市清河实小学表演“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法治情景剧,取得了良好的法治教育效果。江丽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成员张天被评为淮安市政法先锋、关工委成员贺诗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关工委成员吴祥华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区检察院关工委联合未检部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今年以来联合开展法治宣讲15场,受众20000余人次,参与撰写并排演的《提前结束的考验期》案例入选省院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讲演会暨“苏小蓝”品牌发布会,案例讲演视频在江苏检察在线播出,院关工委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四、顺应时代潮流,代理家长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

年初,区关工委摸底调查排出代理对象99名,按照所在区域和代理对象的不同情况,逐一分解落实任务,相关村(社区)关工委根据不同情况配备代理家长。对一般的留守儿童、学业困难儿童实行“一对多”的模式配备;对特殊困难儿童实行“一对一”配备;对缺少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双难”儿童和失足青少年则列为重点,实行“多对一”的模式配备代理家长,99名代理对象共配备代理家长131名,各代理家长认真负责,主动作为,均采取有效措施给代理对象以父母般的关爱。(朱涛)

编辑:喻洁

6

评论(1)



  • 子小翟立跃

    坚持把法治教育放在首位

    01-08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