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法治园地 文章详情

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质效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5-01-08 浏览:1450
分享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仅2023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犯罪未成年人9.7万人,其中不满16周岁犯罪约1万人。此外,国家安全部资料披露近年来未成年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也呈现增加趋势,需要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来实现高效处置和多元化解。综合可见,探索健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质效,既是前置性强化社会稳定风险源头防控,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应有之义,又是提供基础性高质量人才支撑和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赋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诉求。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秉承“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的理念,将矫治教育工作关卡前移,将关爱保护工作做在前面、做进心里、做出实效。

设立未成年人关爱工作站,为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性实体平台。在各城市派出所辖区适宜的场所按照“六有”建设标准建立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站。工作站接受上级关工委指导,主要依托志愿者协会开展工作,是关工委的“毛细血管”;按照“1+2+1+N”的架构模式配强关工站人员力量。构建由1名站长、1名退休民警+1名志愿教师、1名专职辅警、N名“五老”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关爱队伍,推动工作实体化运行;成立功能型党支部,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增强工作站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动态优化关工站后备人力资源库,尤其注重吸收拥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家型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整体提升关工站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关工站与辖区重点企业、医院、学校之间构建合作关系,营造多方协作、靶向施策、精准帮扶、惩育一体、跟踪救助、标本兼治的高质量关爱帮扶工作平台。

创办公益网络平台,为实体平台高效运转提供网络赋能。构建由QQ、微博、网站、微信、抖音、快手、视频号等信息传媒手段组成的多媒体矩阵和网络融媒体公益服务平台。持续延伸平台触角,拓展与未成年人的社会接触面。把公益网络平台建设成未成年人社会支持系统和情绪缓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增强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实行网络平台预约未成年人帮扶关爱服务,实体平台落实兑现服务的模式。线下通过去函去电、联系单位、警情推送、媒体推介、上门帮扶、到关工站或工作室面议等方式进行精准回应。顺应个性化时代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尝试单独面谈、定制化开班、线上帮扶教学、情景沉浸式体验、社会实践等私人定制式的帮扶措。

建立“三联”运行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等协作机制,为未成年人高质量社会性成长提供机制保障。提升未成年人关爱工作质量是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的基础工程。探索建立警情联动、警校联动、社会联动“三联”运行机制。通过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推送、学校反馈、群众求助等方式,滚动摸排、及时掌握“两被两失两自”等问题未成年人。实施分类登记、建档管理和精准宣教帮扶;建立关工站与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涉生涉校警情高发学校校长参加,共同实施情况通报、形势研判、问题查找、方案形成等工作;加强与关工委、政法、民政、卫健、双拥、妇联、团委、工会、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社会组织、爱心单位和人士、新闻媒体等多方联动。盘活基层警务“神经末梢”,会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全面排查未成年人问题行为前兆,增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

实施“6+6+X”工作法,为实现“智护”与“智爱”成效提方法指导。充分运用“6+6+X”工作法。第一个6是六进,即进警示教育基地、进军营警营、进爱心企业、进红色基地、进最美乡村、进爱心基地。第二个6是六供,即提供法律宣讲、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公益活动、经济救助、义诊服务等。“X”即若干主题实践活动;既综合研判未成年人性格特质、情绪特征、家庭情况、现实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又顺应分众化、精准化的发展大势,因人制宜制定关爱预防措施。建立“一人一策、分级干预、跟踪关爱、衔接管控”工作机制。注重科学有效打开心结、增强心智、赋能励志,提高未成年人尊重他人与保护自我的意识和能力,着力取得“智护”与“智爱”的实效。

扭住“两个5%”提升道德素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夯实道德根基。抓住辖区学校成绩拔尖学生群体的5%和成绩后学生群体的5%,以“两个5%”为“两翼”,以学生群体的中间部分为“主体”,通过两头带动中间,提高未成年人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依托华夏孝善博物馆、纪念馆、森林公园、宣传教育基地等平台,进行以健康身心、孝老爱亲、爱家报国等为主题的德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心理疏导教育实践活动,防止未成年人产生消极的自我形象。帮助他们建立契合自身实际的自我认知和科学有效的情绪调控机制,提升抗挫力和自我控制力,涵养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高度关注并积极干预青少年亚文化。抑制消极文化侵袭,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文化向文化强国建设锚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探索“关工+社工(会)组织+多个部门”协同参与道德建设工程的模式。依托社会资源协同治理未成年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创新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载体、方法、手段等,帮助未成年群体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推广未成年人过“法治生日”活动,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提供法治滋养。以小学中学为主要阵地,以公安、检察院、法院、律师协会等专业机构法律实务专家为人才支撑,探索实施未成年人过“法治生日”活动。以12、14、16、18周岁为重要年龄节点,邀请父母、老师、社会爱心人士为孩子们举行专场“法治生日”仪式,彰显对孩子的关爱与尊重,使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陪伴。借机有侧重性地就法律法规中对不同年龄段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开展宣传教育,消除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责任追究方面的错误认识。活动要凸显未成年人的“主角”地位,强化存在感、仪式感和陪伴感,实现法治教育“精准滴灌”。根据学生实际设置制作法治生日贺卡和法治成长手册、表演法治情景剧、讲述法治案例故事、分享“法治生日”蛋糕等环节;选取适宜学生走进法院、检察院、诉讼服务中心等场所接受法治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庭审活动,亲身体验审判流程,参加守法宣誓,濡染法治精神。通过活动实现增强未成年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全民守法打下坚实群众基础。

创新未成年人问题行为聆询办法与处置机制,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风险。对未成年人问题行为采用“望闻问切”聆询法。综合运用医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科学评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性格品质等状况,精准识别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前兆,科学研判根源;建立未成年人问题门诊、急诊、会诊“三诊”处置机制;对需要关爱帮扶的困境未成年人进行分类登记,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册,精准纾困解难,长期追踪辅导,实现“事心双解”。努力达成“三大目标”,即让未成年人不成为问题孩子,让问题孩子远离违法犯罪,让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不再重新违法犯罪。李宏涛,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陆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宿迁市公安局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宿豫公安分局一级警长;施展,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编辑 齐超 

8

评论(2)



  • 子小翟立跃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01-13 13:54

  • 刘继武

    “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

    01-10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