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旺生:好人大旺的人生关爱观
日前,江苏金标毛纺集团董事长、关工委主任邹旺生,为近百名青年员工开辟思想教育课程。开课前,邹旺生率先背诵了“八荣八耻”、企业“好员工十条标准”、“六个没有”、“五个好”,对三名学习好的员工当场给予了鼓励和奖励。讲课中,邹旺生紧密联系实际,重点阐述了良心、爱心、虚心。要求青年员工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养成10个好习惯,即学会做人、善于团结、确定目标、勤奋学习、满怀信心、开拓创新、尊老爱幼、乐善好施、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他的讲课生动活泼、以理服人,扣动了每位青年员工的心弦。
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缘何钟情于为青年员工开辟思想教育课程,又能引起青年员工的共鸣呢?让我们走近江苏金标毛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关工委主任邹旺生。
老师—是他永藏心中的理想,也是他关爱青年成长的渊源……
邹旺生的一生是比较艰辛的,由于经济困难,他是6岁放羊,8岁上学,14岁小学毕业。由于受家庭出身限制未能读上初中,只上了一年半耕半读的农中后便回家种田。18岁学徒做木工,78年开挂浆船搞了10年运输,91年开始创业(办毛纺厂)。为此他把他的一生概括为这么几句话:幼年吃的贫穷苦,六岁就坐牛屁股;少年吃的成份苦,读书读到十四、五;青年吃的文革苦,开河筑坝修水库;中年吃的创业苦,白手起家睡地铺。做过五年木匠,开过十年挂浆,当过五年队长,46岁开始办的毛纺厂,至今当了18年的厂长,但从他经历中使我深感到一点: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磨难是人生最高级的营养、艰难是人生最大的力量、困难是人生最理想的期望。挫折和苦难中,让他懂得了感恩,而从小的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则是他藏在心里的理想,虽然他万分努力,历史的原因让他无法实现理想,但“老师,永藏心中的理想”也让他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
事业—让他的人生精彩,也让关爱付诸于行动……
邹旺生说,从工作中真实的意识到教育和指导下一代是我们这代的人任务和义务,只有在实际的行动中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才会做好做长这一项工作。企业也是学校,员工亦是学生,用真实的言行来感染他们,用行为来感化他们,用真情来感动他们,邹旺生一直坚信,这样做,一定能将“浪子”变成“金子”,也让所有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80台彩电的故事
把每个员工都当成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孩子。邹旺生时刻关注着自己厂里的员工,尽一切可能的帮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他出资建造了48套商品房,给自己的员工住,并帮助他们置办了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器具,将职工们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全,让农村人也能住上商品房。一间房子,一名员工;一间房子,一台彩电;一间房子,一套炊具……这些年来,整整80台彩电,见证了行动中的邹旺生对职工们的无私关爱,他不仅给予经济上的援手,更多的还有精神支持。实际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一个,就能看到邹旺生的人格魅力。2008年的时候,内蒙和苏北的两位青年男女来到邹旺生的厂里工作,之后情投意合准备共度下半生,但是女方的父母极力反对。于是邹旺生和妻子在年初一冒着大雪赶到苏北赣榆的女方家,给她的父母做思想工作。讲企业有他们的发展空间,告诉他们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劝说他们不要做封建式包办婚姻的父母……经过邹旺生语重心长的说服,女方父母终于欣然接受了女儿的选择,使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出差,带回6名青年
有一年,邹旺生出差到广州,在那里他遇到了6名小青年,机缘巧合下进行了攀谈,邹旺生惊讶的发现他们在广州从事的竟然是传销这个害人不浅的无底洞行业。本着自己的良知和恻隐之心,邹旺生希望这些小青年能够回头是岸,在他的劝说下,6名小青年有所感悟,决定退出传销组织,但是退出,仍有他们面对不了的困难—失去工作,没钱养活自己。邹旺生二话不说,立马拿出6000余元买了飞机票,将他们带回了“金标”,让他们成为了自己企业的一员。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则当涌泉相报。这6名青年迄今为止仍在邹旺生的企业里,并且已成为了能够帮助企业发展壮大骨干员工。这就是好人邹旺生,尽管素不相识也会倾力相助;这就是好人自有好报,这些尽心尽力为企业付出的员工,正是邹旺生助人为乐的回报。
责任—让他将企业办成一所学校,也凸显了他的人生观……
在金标,你不会看见打架斗殴的现象,不会听说偷窃财物的事件,不会看到有赌博的行为,更不会有吸毒贩毒的事例。在这里,没有不孝敬父母的员工,也没有人会违法犯法做不齿的勾当。因为邹旺生说企业也是学校,邹旺生说:“金子和浪子许多时候其实没有界定”。蒋阿民是曾经的小混混,身体残疾无所事事穿街走巷;现在有个车间主任蒋阿民,积极入党榜样人物技工熟练。一个人,在几年间改头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谁,改变了他?是邹旺生。听说了蒋阿民的情况,邹旺生找到他谈心,告诉他要有个好的心态,不能自暴自弃,要学会身残志坚,愿意帮助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经过邹旺生很多次的劝说,蒋阿民感动了,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真心的想要帮助他,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体而歧视他,更没有因为自己以前是个小混混而瞧不起他。于是,亡羊补牢,永远为时不晚,蒋阿民在金标认真学习技术,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并且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年过半百的蒋阿民终于可以笑着对所有人说,我身残,我志不残,我仍然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残疾青年成技术骨干
近日,该公司6名年轻的员工激动地从邹旺生的手里接过鲜红的技术资格证。这些年轻的员工,拿到这本资格证后,他们的工资又将涨了一成,每月可拿2500多元。
望着这些孩子有了技能上的进步,邹旺生以及在场员工的父母百感交集。一位母亲激动地对邹旺生说:“孩子能转变成这个样子,全是你辛勤教育的结果……”邹旺生十分清楚,教育好这些孩子,就必须用真情来感动他们。邹旺生处处关心他们,事事帮助他们,并要求全体员工不能冷落这些孩子,更不能歧视他们,邹旺生每星期坚持为这些孩子讲授道德教育课和法制教育课,自己备课,自己编写教材,同时还经常请法官讲解法律知识。
为树立这些孩子良好的人生观,公司每年组织这些孩子到井冈山、南京雨花台等革命教育基地参观,让这些孩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洗涤心灵。
为让这些孩子尽快转变为有用人才,公司将他们安排到技术岗位,每人配一位技术高超的师傅来传帮带。这些孩子变得明理、懂法、守法。他们虚心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技术,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企业的有用人才。
方法比知识重要
“方法比知识重要,机制比人才更重要”是他的工作方针。他挥动手臂形象地打比喻,“在家庭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里老师是最好的榜样,在企业厂长是全体员工的形象,所以我们要把企业办成一座大学校,来陶冶他们的情操,美化他们的灵魂,锻炼他们的意志。”在他的企业,厂长就是员工的校长,车间就是他们学习的课堂,车间主任就是他们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车间主任和员工是师徒之分,管理与被管理之分,下班后则是亲友之处。织布车间主任孔凡奇,他95年16岁时就到厂上班,那时他是一个非常调皮,喜欢打架斗殴,性格暴躁的青年,经过企业多年的教育、培养,目前已出色成为一位懂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中层管理干部,一名名副其实的“班主任”(这个车间员工基本上都是青年)。多年来,很多青年在他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下,都成了生产车间的技术能手(在学校里,学生最怕的是班主任,最尊重的也是班主任;在企业里,员工最尊重、最直接的也是车间主任)。
企业的员工,只要家里有喜庆事或有病,邹旺生一定和工会、车间主任都到场祝贺和看望,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经济上的慰问。他还与法院、检察院、妇联、共青团、关工委联合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对先后接受的3名问题青年,明确制定了长期性、可操作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时间、方法、内容,请周边那些吃过苦的人讲自己的亲身经历等。秋的收成始于春的梦幻。多年来,邹旺生取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被评为省、市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和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人们说到他,总是竖起拇指说:“大旺是位实实在在的大好人啊”,这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蒋雪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