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经验交流 文章详情

青少年违法犯罪面面观

发布时间:2020-08-27 浏览:2557
分享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往往因为心情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特点。

连续性。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刺激,一次过后,后面便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偷盗、抢劫连续发生。

团伙性。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动机的单一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目的荒诞性。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心态的逆反性。不愿受到管束,喜欢怎么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盗窃犯罪。从全国的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类型包括盗窃、抢劫等犯罪类型,但盗窃犯罪仍居首位,近些年来盗窃犯罪作案的主要地点是超市、商店、百姓家庭。

暴力犯罪。从近几年统计的情况来看,青少年暴力犯罪仅次于盗窃犯罪,主要涉及故意杀人、伤害、抢劫等,特别是酒后闹事、打架的,经常可见,此类犯罪社会危害极大,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

自身原因。第一,现在的青少年由于受到网络环境影响,自身控制力不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不断滋长;第二,以孤独和焦虑为特征的性格缺陷;第三,以封闭和发泄为两极的心理疾患。

家庭原因。结合我村实际,大部分父母都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不能照顾孩子,孩子与爷爷奶奶居住较多,由于隔代亲的缘故,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加上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怎么管孩子、怎么教育孩子,不对就是打、骂,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价值观出现问题。

社会原因。受社会经济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现在孩子要吃好、玩好,都需要钱,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要拥有,往往是沉迷于游戏、网吧,又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父母没有钱的情况下,以至于走上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道路,并且暴力、色情内容在这类场所司空见惯,人员鱼龙混杂,极易与社会上不良之徒为伍,极易被引诱、同化,以致走上邪路歧途。

司法原因。大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都比较淡薄,问他们知道法律吗,知道,让说却说不出来,法治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违法性及其严重的法律后果。近几年来,虽然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

村(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对于青少年犯罪,惩罚只是手段,而教育、挽救才是最终目的。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认真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结合我村实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加强监督,确保社会风气良好。向我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学校等有监护资格和能力的人和单位发出建议,从教育管理或者监护疏漏、不当之处予以切中利弊的建议。对有经常打骂青少年行为的家长可以建议在教育方法上予以改变,对经常售酒给青少年的商店也可以给予停止销售的建议。

加强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设立宣传栏、开法治课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其法治观念,自觉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金湖县塔集镇关工委 马祝山)

  编辑 姚百义

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