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头条列表 文章详情

吴江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呵护心灵之花、助力健康成长”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发布时间:2024-06-13 浏览:1111
分享

日前,苏州市吴江区校外教育辅导总站接受苏州市关工委“阳光心灵驿站”授牌,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翻开新的篇章。江苏少年网编辑记者于近日走访了几个授牌点,了解其为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区青少年辅导总站:打造专业化队伍 进行心理干预疏导

区青少年辅导总站成立于2018年10月,由区关工委与区教育局(关工委)依托苏州青少年科技馆现有人才、场地、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联合组建。总站依托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扎实推进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心”行动。全区配备一校(区)一心理专职心理教师,共96人,兼职心理教师1050人,危机干预专家团队32人。

“我们积极配备了专业心理教师和‘五老’志愿者进行值班,积极倾听来自青少年的声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站长薛晟给记者分享了两个案例,热线值班期间,志愿者苗双老师接待了一位初二厌学男生的父亲。男生刚上初二就不想读书,多次请假在家。最近一次因玩手机与家长产生激烈的矛盾,干脆不去学校,甚至不出门,持续了一周。咨询过程中,苗老师首先理解家长焦虑的情绪,交谈中发现,孩子行为骤变是因为家长未按照约定时间给予其手机而引发的信任危机。因此,苗双老师引导家长试着理解孩子在青春期阶段或学业变化阶段会出现心理上暂时不能适应的情况,单方面限制其使用手机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甚至是“报复”心理。苗老师建议父亲按照约定给孩子使用手机,并继续带孩子打篮球、吃小吃,重新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也帮助孩子重拾生活热情。两周后,孩子主动表示想去学校读书了。

初二女生小A从小很听话,是个乖乖女。进入初中后,由于父母在交友方面以“为她好”的名义横加干涉。小A表现出深深的无力感和无意义感,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很抵触去学校。

经过两个半月的陪伴,志愿者周玲美给予小A合理情和积极赋能,引导她认识情绪,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觉察自己的人际互动和沟通模式,为她提供各种不同的视角,增强她的心理弹性。同时也对A父母进行了家庭治疗,引导他们自我觉察、自我改变,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小A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小A已正常上学。

从以上两个案例不难看出,未成年人有心理问题的成因多半来自于家庭,所以志愿者在教育帮扶未成年人的同时,也对其家长进行帮扶,使其观念转变。

中高考季来临前,区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心理教育团队依托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大学和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的中高考心理疏导和激励项目,联合其他心理教育师资力量,连续为初三、高三学生提供“你好!中(高)考”系列心理辅导线上微课和考前心理辅导手册;为初高中学校提供百场考前心理公益讲座。

七都镇关工委:摹绘心声,呵护成长

5月22日,区关工委和七都镇关工委联合召开青少年关爱工作座谈会,就加强七都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讨。区关工委主任肖仲伟在会上强调,要动员各方力量,逐步加以解决。既要加强团体辅导,也要加强个体对接;既要针对存在问题,也要尊重家长意愿;既要做好学生工作,也要加强对家长引导;既要关工委积极参与,也要动员其他力量;既要依靠专业人员,也要重视“五老”参与,参照原来结对帮扶做法,发挥他们靠得近、情况清、人头熟等优势,做好联系沟通。

七都镇关工委副主任周金林向记者介绍,七都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有良好的基础,此次挂牌会将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七都中学“芳菲心语室”团队主要由方志红、孙、张芳群和潘惠娟几位老师组成,她们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或专职心理老师,且都是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拥有几十年丰富的教育经验,具备专业的心理导能力,是师生信得过的老师。

心语室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心理老师的岗位职责、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准则、心理辅导章程等,有宗旨目标指引,有技巧方法的指导,并且坚持全天开放,在中午重点时段11:50—12:30保证在岗在位。同时,应学生需求接受预约,只要学生有需求,心理老师必定按时等候学生,力求最快、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去年有位初一女孩因经受同学交往、学业困惑、亲子冲突等多重压力的困扰,她苦闷压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经班主任介绍,她鼓起勇气,主动走进心语室。经过一个学期十多次的面询引导,鼓励陪伴,她由开始的哭哭啼啼到后来的蹦蹦跳跳,现在初二的她,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成了一位阳光少年。

与她相处的半年多时间里,除了在心语室谈心引导,志愿者老师还带她去学校操场聊天鼓劲,有时也会带着她去七都吴溇古镇游玩赏景,有时候还会跟她一起看一些心理剧,心理短视频。2023年暑假,还专门安排了一次家访,与她的家长共商育子良策,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合作。如今,看着她每天绽开的笑脸,活泼泼的身影,志愿者老师都放心了,感到无比欣慰。

盛泽镇关工委:“村、校、家”三位一体 守护“心理健康

苏州市盛泽镇人村依托“阳光心灵驿站”,充分发挥挖掘本村心理辅导志愿者,组建起一支“心福”志愿者队伍。“五老”志愿者深入群众了解问题,心理辅导志愿者利用周末及节假日轮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青少年守护“心理健康福”。

村关工委还通过与坛丘小学、盛泽实验中学紧密合作,打造“村、校、家”三位一体联合心理辅导平台,建立辖区内学生心灵档案,做到一“生”一“”。从小学到初中,在孩子正确心理形成这一重要期间跟进追踪,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心理动态。

小吴就读于苏州市坛丘小学,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同住,因为与姐姐年龄差距大,家人对他尤为宠溺。小吴学习成绩优异,经常获得表彰。但从五年级上学期后半段开始,他开始沉迷于玩游戏,周末和放学后在家花大量的时间玩游戏,又因经常生病、头疼等原因,开始陆陆续续请假,刚开始是一周请一天假,后来慢慢变成一周请假两到三天,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六年级上学期,六年级期中结束后,直接不去学校上学了。

村关工委与学校的沟通中了解到小吴的情况,“五老”志愿者沈爷爷主动承担起帮扶小吴的责任。沈爷爷是多次上门与小吴父母沟通,详细了解了导致小吴厌学的原因后主动找到小吴谈心。得知小吴在机器人和编程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沈爷爷就先从他感兴趣的内容聊起,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并列举了很多名人和身边人的故事,让他明白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出成绩,目前学好文化知识是基础,小吴听了以后若有所思。

除了面对面的教导,沈爷爷还鼓励小吴到人村的“阳光心灵驿站”与心理辅导员进行互动。一开始小吴比较抗拒,沈爷爷就说服他的父母一起到村里参加亲子活动。活动结束后,村里的心理咨询师王老师就主动邀请小吴和父母一起探讨育儿知识,也得到了和小吴单独交流的机会。经过努力,小吴和父母都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慢慢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

小吴天资聪慧,思维敏捷,村关工委并没有因为他的心理问题而区别对待他,反而是看到了他身上的特质和优点,进而进行鼓励式教育,建议家长保护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在编程领域坚持系统化学习,给孩子建立自信,把荒废在游戏上的时间转化成在编程领域钻研的动力。在大家的支持下,小吴还代表学校参赛,获得了很多奖项。记者 齐超 通讯员 王浩

编辑 齐超

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