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5-01-02 浏览:1254
分享

因从事关工委工作15年,常和一些家长、孩子、老师、“五老”人员接触,深深地感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而且还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发展。作为从事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更需要面对,不能回避。总体来说,青少年心理健康绝大多数是好的,但对少数孩子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千万不能忽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贪一些青少年心太重,想着点子、不顾后果得很过分、玩得很沉迷,经常说谎、旷课,有的甚至夜不归宿。令一些家长、老师感到特别无奈,对于这些孩子,真的毫无办法,无能为力。怎么办?根据我们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对他们既不能简单限制,也不能粗暴干涉。要善于教育、正确引导,让他们珍惜和平环境,珍惜童年生活,珍惜美好时光,调整玩的取向和方式,学会聪明地玩、科学地玩、正确地玩,在玩中取乐,使他们懂得既要玩得开心,又要玩得文明、玩得智慧。千万不能因为玩得出格影响做人、影响学习、影响未来。

二是叛逆。有一些孩子,不听父母话,不听老师话,甚至和父母老师对着干,自己还觉得这样很有个性,让一些家长和老师焦头烂额。怎么办?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实现与他们心灵的有效沟通和破壁交流,学习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恰当的方式改变这些孩子的不良习惯和无理行为,助推他们成为听话守规、快乐成长的健康孩子。

三是倔强。有一些孩子性格怪、脾气倔、举止差,对人态度冷漠,特别固执,自以为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类特殊的孩子怎么办?我们要耐心说服、正确引导,特别对一些家庭管不住、学校管不了、社会管不到的孩子更要过细工作。让他们懂得人活着为什么、怎样活得有意义、人的一生怎样度过。要尊重父母、尊重他人、广交朋友、改变习惯。耐心引导他们做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

四是攀比。从古至今,攀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互相攀比不一定是坏事。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当前贫富悬殊较大的情况下,一些不当攀比严重影响了部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上有些人比房子、比车子、比收入甚至比权位,比吃的、比穿的,这些现象影响了一部分孩子,他们有的心理不平衡,有的虚荣心重,有的过分要面子,有的产生嫉妒心理,有些不顾家庭现状,向父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攀比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消除或者处理不好,定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追求和选择,给他们的心灵留下阴影和暗伤甚至给社会留下病症和隐患。怎么办?要教育孩子学会比较,学会攀比,要与别人比做人、比学习、比才艺、比进步、比奉献、比梦想,学会面对现实,正视贫富、承认差距,将攀比变为动力,确立只有靠自己奋斗,才能缩小差距,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五是自卑。这些孩子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于低估自己,没有追求,不求上进,处处感到不如人,对前途悲观失望,对自己缺乏信心,孤僻不合群。怎么办?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行,要有敢于和强手比高低的勇气。作为家长、老师要亲近他们,多肯定、多鼓励,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做生活的强者。作为家长、老师还要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终止语言伤害,像对待亲人朋友一样,对待这类孩子,尽量减少对立,和平相处,这样孩子自卑的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六是轻生。有些孩子因种种原因,学习压力太大,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特别每次考试,都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虽然国家在积极倡导为孩子“减负”,但有些家长却在给孩子“加压”,节假日还为孩子报这个辅导班、那个提高班,仅仅用成绩衡量孩子的好坏,导致一些孩子睡不好、吃不香,天天想着分数,产生焦虑情绪,因这方面原因导致一些孩子轻生。怎么办?作为家长、老师要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不要给孩子过分压力,尽量满足孩子兴趣爱好,让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特别对一些有抑郁症状的孩子,家长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严防孩子轻生。

以上内容都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但不是全部。我在这里出题目、摆表现、原因、想办法,非常粗浅。意在让更多人重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让有这些不健康行为孩子的心灵得到呵护和关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正直做人,一样乐于学习,一样幸福生活,一样健康快乐成长,这是我的目的和期望。(柳怀玉)

编辑 齐超  

4

评论(1)



  • 刘继武

    正直做人,乐于学习

    01-06 10:55